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春日须防风温病

发布日期:2014-11-07 11:29:49 浏览次数:1595

春天气候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忽冷忽热”。由于春季南北冷暖空气实力相当,因而冷暖空气的流动就呈“拉锯战”。气象资料显示,相邻两天日平均气温相差8℃以上的天气,在春季出现得非常频繁,平均每隔两三天就会出现一次,即民谚所说的“冷三天,热四天”;而春天的气温日变化(即早晚和中午的温差)本身也较大,因而春日里温度变化显示的曲线经常呈“M”状或“W”状。气温变化如此之频繁,人们的生活起居稍有不慎,或过度疲劳,均可导致寒温失调,影响人体卫气(正气之一种)的防御功能,从而引发“风温病”。

中医所言的“风温病”,多指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流脑等疾病。“风温病”的共同特点是长时间的“发热”,开始像一般性的伤风感冒,有头痛恶寒等症状,但病情发展迅速,很快就可能出现高热和神志昏迷,有时还会出现惊厥动风、皮下斑疹的营血、心包等症状。

国内调查结果表明,“风温病”的发病率以三、四、五月份为最高。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都认为“风温病”与春季气候关系密切,“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临床实践也证实,“风温病”常常在气候暴冷暴热的天气下流行发作。

当然,“风温病”根源于流感、肺炎、流脑病毒和病源微生物,患者身体的虚弱也是致病的内因。《灵枢》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引发“风温病”的病源微生物的生长和播散,与气象条件也很有关系。偏偏春天是个多风的季节,冷空气过境时,常常伴有大风天气,这种天气当然有助于病源微生物的传播。所以古代一些中医称春天的风为“妖风”,并非毫无道理。

预防“风温病”的主要环节是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防御外邪能力;在生活起居方面,要熟悉春天气候的规律,注意保暖,防止受寒,避免过度疲劳;春天外出,要尽可能地选择晴朗无风之日,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要少去公共场所。 霍雨佳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