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性昏厥
【临床表现】
症状:
1.多见于女性。多有活泼、敏感而不够坚定的性格特征。发病前常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昏倒复醒后,受刺激又可复发。 2.发病时主要表现为突然扑倒,呼之不应,问之不答,推之不动;或有神识朦胧,全身僵直,或有手足不规则舞动,面部表情紧张,发作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扑倒环境多较安全,常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发病。无口吐涎沫、二便失禁等,血压、脉搏等正常。发病后可有肢瘫、失音、遗忘等症状。 3.平常有忧郁、焦虑、烦躁、喜叹息等神情症状。 4.各种有关检查,无器质性病理基础,或虽有某些轻微变化,但与症状的显著性极不相称。
【相关症状】
意识朦胧状态 患者意识范围狭窄,集中注意于某些内心体验,而对环境中的事物不加注意,对外界的反应也减退。思维不清晰,有时很混乱。可表现带有焦虑或欣快的情绪。对周围的事物常有错认,也可有各种幻觉。
关节僵直 关节僵直是指病人的关节经过休息后和活动状态下,转为再次活动起动时,感到关节不适,发涩,关节活动有障碍。
晕厥反复发作 晕厥 (又称错腋)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具有致残甚至致死的危险,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肌肉无力,姿势性肌张力丧失,不能直立及意识丧失。晕厥反复发作就是经常发生晕厥,有一定的反复性。 失音 失音是指神清而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出声音的症状。由喉部肌肉或声带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发音障碍。症状为患者说话时声调变低,声音微弱,严重时发不出声音。 说话时发不出声音的症状。又称“喑”(yin音)或“瘖”,瘖为暗的异体字。证有虚实之分:外感风寒、风热、或感邪后伤于饮食、或妊娠末期气道受阻,多属实证,如喉头炎等,失音多突然发生,又称作“暴喑”;内伤肺肾,阴精亏损,致使津液不能上承,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失音,多属虚证,如声带疾患、病等。
后发性遗忘 后发性遗忘:指疾病发生后意识恢复当初(如脑外伤后、CO中毒苏醒后),记忆尚好,经过一段时间再出现明显的遗忘。 头昏想睡觉 头昏想睡觉是指头脑昏昏沉沉,头晕,脑子不清醒,很困,想睡觉。
【鉴别诊断】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癫痫发作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以是运动感觉神经或自主神经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或警觉程度的变化。
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病。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有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小儿癔病性发作与癫痫的区别
① 小儿癔病性发作多见于年长儿,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② 癔病性抽搐杂乱无规律,不伴意识丧失和二便失禁。
③ 癔病性昏厥缓慢倒下,并不受伤,面色改变,瞳孔反射正常,发作后能回忆。
④ 癔病性发作与周围环境有关,常在引人注目的时间、地点发作,周围有人时发作加重。
⑤ 暗示疗法可终止癔病性发作。
⑥ 癔病发作时脑电图正常。
有效的识别假性癫痫发作可以帮助患儿及时接受正确的治疗,消除发作症状,同时也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癫痫的发作存在一定的器质性基础,因此在治疗上较癔症复杂些。如发现孩子出现疑似癫痫发作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如经确诊,则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专业治疗。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中医治疗方案】[辨证论治] 1.气机闭塞证:精神刺激之后,突然发作昏厥,过时复醒,无后遗症,平常精神抑郁,喜太息,苔薄白,脉弦。行气开窍。 2.气郁痰阻:平素情志不舒,受精神刺激后发作昏厥,醒后常自诉咽间有物梗塞不畅,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苔薄白腻,脉弦滑。理气化痰。 3.气滞血瘀证:精神刺激后,突然发作昏厥,面唇紫红,移时苏醒,胸胁胀痛或刺痛,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理气化瘀。 4.惊恐伤神证:卒受大惊恐之后,乍然昏倒,四肢厥冷,苔薄白,脉弦。镇惊安神。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 1.在解释性精神治疗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暗示治疗。平时加强情志陶冶,解除思想负担,要尽力做到胸怀广阔,心胸坦然。 2.体针疗法:针刺人中、涌泉等,或取人中、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强刺激。 3.单方验方: (1)脑乐静,30ml/次,3次/日,口服。 (2)白薇10g,当归10g,党参15g,水煎服,1剂/日。 4.西医西药;可选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必要时可用镇静剂或抗焦虑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