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你吃的食物是凉寒性还是温热性的

发布日期:2014-10-09 16:57:28 浏览次数:1603

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食治方》中,:“安身之本,秘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依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孙思邈的这一段论说,把食物和药物的不同作用,讲得很透彻。

食物疗法为什么适宜于慢性病?它对慢性病能起什么作用?这是广大慢性病人十分关心的问题。

对慢性病,有各种治疗方法。如:药物疗法、气功疗法、针灸疗法、食物疗法、体育疗法、按摩疗法等等,其中食物疗法还是重要的一种。因为它本身可以自成一法,又可与其他疗法配合起来,使它收到更好的效果。

由于慢性病的病期很长,因此,对付它的办法,就要求有持久性。食物疗法就有较好的持久情,特别是其中的“蜜”、“膏”、“汁”、“露”、“茶”,持久作用更好,可以经常作用于病体。药物疗法的效果快,是它的优点,但药物性偏,可暂而不可久。加上多数药物苦口难吃,久服碍胃或产生其它副作用,因此多数病人都怕长期服药。食物疗法则不同,可以根据各人的胃口和病情,变换花样,慢性病人乐于接爱。如果配制得法,烹制有方,还能增进病的食欲,对整体有利。我国各地有一些传统名菜,例如常州的叫花子鸡、武汉的八封汤,就是从食疗处方中发展起来的。为了对不同的病情,增强疗效,中医也选择一些与食物气味相适宜的药,配制成食疗复方,通过烹调的技巧,也能使病人乐于使用。

食物疗法对慢性病人既起到“治病”又能起到“养生”的双重作用,对于一时难于治愈的慢性病,正是十分需要的。它在作用于疾病的同时,还可以调节有病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整体的抗病能力,所以,有的食物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收到明显的效果;有的食物可以配合其它疗法,起辅助治疗作用;有的食物看来,是普通的蔬菜和水果,但由于这些食物的性味不同,对某些慢性病,各有其适应性,常吃也能使病人受益。

食物的种类很多,随着季节的变化,出产期的不同,又各有其特色,使人有四季常新之感。例如:丝瓜能清热通络,荠菜能养肝止血,绿豆能清热解毒,红枣能健脾利湿等等。这些性能,能对不同的疾病,起着不同的治疗作用。食物又有养生的作用,它能够增强整体或某一器官的生理功能,对功能降低或功能偏胜的器官,有补养和调节作用。例如:猪肝能补肝明目;牛肉能健脾暖胃;水鸭能补虚滋阴;鳝鱼能祛风胜湿等等。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食物中含有不等量的蛋白质、脂肪、脂肪、脂肪糖类、各种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等成分的缘故。

由此可见,对于慢性病人来说,食物疗法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疗法。用食物和平之性,治疗缓慢之疾,适宜而平衡。中医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法,食疗之法,正是治本之法。

业主汽车俱乐部:http://home.focus.cn/msglist/720/

原帖链接 http://home.focus.cn/msgview/720/152365437.html

少儿就用原则与成人比在生理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少儿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尚未成熟与完善,属于稚阴稚阳,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易于出现热症、阳症,处于生长期需较多的营养物质,且小儿脾胃不足,过食生冷、油腻之品极易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小儿的饮食应少温补,多样化,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且尤其应注意时时呵护脾胃,以补后天之本。

青年时期人体脏腑功能旺盛,各器官组织都处于鼎盛时期。中年期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脏腑功能逐渐由强而弱,而这个时期的许多人又肩负工作、生活两副重担,往往抓紧时间拼命工作,自恃身体好而忽视了必要保养。中医认为过度劳体则伤气损肺,长此以往则少气力衰,脏腑功能衰败,加速衰老;而过度劳心则阴血内耗,出现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减退,气血不足,久而久之出现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各种疾病。而中年人的身体状况本身不如青年时期,所以中医很注重中年人的保健调养。《景岳全书》指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有创根基,尚于强半”。中年时的补养不但使中年时期身体强壮,也可防治早衰。通过药膳选用补肾、健脾、舒肝等功效的食物,可达到健肤美容、抗疲劳、增智、抗早衰、活血补肾强身的作用。

老年人由于大半辈子的忙碌奔波,过度劳心劳体,出现脏腑功能的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出现了脏腑功能的减退和气血津液的不足,加之青壮年时期所遗留的一些病根,往往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出现心、肝、脾、肺、肾的不足,表现出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性功能减退、腰酸腿软、腹胀纳差便秘等。又夹有实证,血脉不通畅,痰湿内阻,出现骨质增生动脉硬化、组织增生等。此时的饮食治疗应以补养为主。但老年人的补养与年轻人不同,不是一时能达到疗效,应长期坚持,应清淡,熟软,易于消化、吸收,可适当多服用具有健脾开胃、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脉、通便及延年益寿作用的药粥、汤等药膳。

业主汽车俱乐部:http://home.focus.cn/msglist/720/

原帖链接 http://home.focus.cn/msgview/720/152365459.html

中国药膳源远流长。古代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在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的功用,故有“医食同源”之说。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宫廷医生分为四科,其中的“食医”,即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的养生、保健服务。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载药膳方数则。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品种,如大枣、芝麻、山药、葡萄、核桃、百合、生姜、薏仁等。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亦载有一些药膳名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猪肤汤等,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专列有“食治”、“养老食疗”等门,药膳方十分丰富。据史书记载,至隋唐时期,我国已有食疗专著约六十余种,惜多散佚。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对后世影响较大。

至宋代,王怀隐等编辑的《太平圣惠方》论述了许多疾病的药膳疗法;陈直的《养老寿亲书》是我国现存的早期老年医学专著,在其所载的方剂中,药膳方约占70%。该书强调:“凡老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元代御医忽思慧所著的药膳专书《饮膳正要》,药膳方和食疗药十分丰富,并有任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许多药膳方,仅药粥、药酒就各有数十则;明代高濂的养生学专著《遵生八笺》,也载有不少养生保健药膳。清代的药膳专著各有特色,如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介绍了药用食物七门三百余种,章穆的《调疾饮食辩》所涉及的药用食物更多,袁枚的《随园食单》介绍了多种药膳的烹调原理和方法,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中则列出老年保健药粥百种。

药膳的品种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正在不为增加,如药膳罐头、药膳糖果等。结合现代科研成果制成的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饮料,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既有适合糖尿病、肥胖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服食的药膳食品,也有适合运动员、演员和矿工等服食的保健饮料,还有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或用于老人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或药膳。

中国药膳开始走向世界,不少药膳罐头和中药保健饮料、药酒等已销往国际市场。有的国家已经开设药膳餐厅。国际上一些学术界和工商界人士十分关注中国药膳这一特殊食品,希望能开展这方面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国药膳将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业主汽车俱乐部:http://home.focus.cn/msglist/720/

原帖链接 http://home.focus.cn/msgview/720/152365481.html

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滥用。应正确对待药膳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去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食物疗法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但是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还有部分妇、儿疾病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得到保养调理与治疗。中医治病方法很多,如药物、食疗、针灸、按摩、气功、心理、音乐、药浴等,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药膳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疾病、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药膳,对症立方用膳。

1.因证用膳: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时而异: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3.因人用膳: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

4.因地而异: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业主汽车俱乐部:http://home.focus.cn/msglist/720/

原帖链接 http://home.focus.cn/msgview/720/152365527.html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3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