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格中医内科
1.定义
关格是指由于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浊邪内蕴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的晚期。
关即指小便不通,格即格拒,呕不能食。临床二者既可合并出现,亦可以小便不利为主。不必悉具。
根据关格的病理演变过程,关格一般分前躯阶段和本证阶段两个阶段。前躯阶段一般以水肿、淋证及癃闭等原发病的表现为主,在此基础上出现倦怠乏力,面色晦滞,头痛不寐,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舌质淡,体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或细弱。本证阶段表现为恶心呕吐频作,甚则不能进食,口中秽臭,或有尿味,腹泻,或便秘,肌肤干燥,瘙痒不堪,或有尿霜析出,呼吸缓慢而深,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疼痛,牙宣,鼻衄,肌衄,呕血,便血,四肢搐搦,或抽搐,或狂躁不安,谵语昏睡,或神志昏迷,舌苔厚腻或黄腻而干燥,或花剥,脉沉细、细数或结代。
2.历史沿革
⑴《内经》有关关格的论述
如:《素问·六节脏象篇》说:“人迎与寸口脉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天地之精气,则死矣。”《灵枢·脉度篇》云:“阴气太盛,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阴气不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矣。”可见,内经所论关格,皆从脉象及阴阳而定,述及了关格之阴阳离决之候,其对预后方面的论述,与目前认识一致。
⑵《伤寒论》首次将关格作为一个疾病来认识,认为关格的主症是小便不通与呕吐,属于危重证候,后世所论关格多宗于此。
⑶隋代巢元方认为关格是指大小便不通,“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二便俱不通,谓之关格。”
后世医家有偏于巢氏者,有偏于张氏者,有将二者合二为一者,也有的提出了一些其它观点,如张从正提出反胃、噎膈之证的后期出现的大小便不通,张璐认为关格是隔食和癃闭两证的混合证候等。总之,关格一证,虽有多种涵义,但以宗仲景者居多。本书所论关格,即以呕吐与小便不通为主证的病证。
3.范围
本节所论关格,主要指呕吐并见小便不通者,至于大便不通兼有呕吐,虽古亦称关格,但不在本节讨论之列。
本节讨论之关格主要与现代医学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有关。
二、病因病机
关格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水肿、淋证等可能演化为关格的病证的病因病机,都是关格的病因病机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4/05/01/41/26/30.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83 字符。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