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新生儿败血症

发布日期:2014-10-28 20:22:44 浏览次数:1595

病因:

1.病原菌 不同地区病原菌有所不同,我国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为主。近年来,条件致病菌和厌氧菌、真菌感染有增多趋势。

2.感染途径 新生儿败血症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宫内主要是通过胎盘传播感染;分娩过程中由产道细菌感染引起;生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侵入皮肤、黏膜,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脐部是最易受感染的部位。新生儿产时有呼吸抑制而经过复苏干预、羊膜破水时间过长(>24h),母亲有产时感染或发热。

3.自身因素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完善,IgM、IgA缺乏,对病变局限能力差,细菌进入体内易使感染扩散而致败血症。男婴和低出身体重儿等相对容易获得感染,随出生体重的下降而发病率与病死率增高。

临床表现: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在早期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包括精神不好、反应不佳、哭声减弱无调以及奶欲减退等。在疾病进展时的主要表现为:

1.体温改变 多数足月儿表现为发热;而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则主要表现为体温不升,少数新生儿可出现体温不稳定。

2.黄疸 表现黄疸过重、消退延迟或在消退后再出现,以及黄疸原因无法解释。

3.脾肿大 由于炎症反应与脏器的受累而先后出现。

4.激惹与四肢肌张力改变 部分新生儿可出现兴奋-激惹症状,也有部分早产儿可表现四肢肌张力减退。综合文献报告新生儿败血症各种症状的发生频率见表1。

由于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的性质,因此对新生儿在出现任何非特异疾病征象时,特别在有多系统受累征象或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多种征象时,应考虑此病。

鉴别诊断:

1.内出血窒息 败血症有呼吸暂停震颤抽搐、前囟凸出、表示有神经系统侵犯时,尤其是初生1周内患儿,应与颅内出血、窒息等鉴别。后者发病早,多在生后1、2天内起病,有产伤史。有神经系统先天畸形并发脑膜炎时,也应与败血症鉴别。

2.呼吸道疾病 败血症早期症状可有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等,应与气胸肺炎、未成熟儿原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膨胀不全等鉴别,必要时可摄胸部X线片以协助诊断。

3.消化道疾病 腹胀呕吐、大便次数多或减少,是肠道原发病的表现,也可在败血症时出现,应分析各症状的发展和因果关系。对肠菌类引起的败血症应提高警惕。

4.血液病 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酶的缺乏也可表现黄疸、贫血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但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并无感染征,可与败血症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鉴别。新生儿出血症须与败血症并发出血者鉴别,前者无感染灶,输血和维生素K治疗可获痊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和先天性白血病应与败血症鉴别,可由血常规检查协助诊断。

5.新生儿肝炎 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皮肤黄染明显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轻,故常常误诊。新生儿败血症出现黄疸的机制除细菌毒素引起的溶血外,与肝细胞的损伤、肝脏排泄胆汁障碍及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胆红素在肝脏结合过程受到抑制有关。所以部分患儿血中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升高,临床常误诊为肝炎综合征而延误治疗。

患儿无肝炎接触史,与其母HBsAg全部阴性。实验室检测,多数患儿白细胞数增高,选用抗生素治疗症状迅速好转。同时有局部感染灶更是诊断败血症的重要线索。而没有明显感染灶的新生儿败血症惟一依据是血培养。因此当患儿出现原因不明的黄疸时,应想到败血症的可能并早期采血做细菌培养。如果一次血培养阴性而又高度怀疑败血症时,应反复做血或感染灶的渗出物的细菌培养以提高阳性率。

6.其他感染 单纯疱疹、巨细胞包涵体病、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均可在新生儿期发生,其症状与败血症相似。单纯疮疹病毒感染,半数可无疱疹,只有全身症状。柯萨奇病毒可引起发热、厌食、呕吐、苍白、发绀、呼吸困难、肝大、黄疸、出血等,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和脑膜炎,多在初生2周内发病。另外,弓形虫病、球状孢子菌病、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等少见病,有时也应与败血症鉴别。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