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出现单侧乳腺的肿块,右侧侵犯多见只有一组报道见侵犯左侧约5%~25%可见双侧侵犯只有少数发生于男性。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相对活动的增大的肿块一般与皮肤不粘连,此肿块常在体检或乳腺扫描时发现需要与浸润性乳腺癌鉴别。
不常见的表现是在怀孕的年轻妇女可见乳房短期内迅速增大可触及双侧肿块组织学检查为Burkitt或Burkitt样淋巴瘤此病预后极差因为肿瘤增长迅速大范围播散,可侵犯卵巢和中枢神经系统。这种临床表现在非洲多见,西方国家也偶见报道。
乳腺淋巴瘤好发于右侧,腋窝淋巴结受累者为30%~40%,其质地较实体瘤软。
并发症: 也有文献报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如Sjögren综合征等。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
由于乳腺淋巴瘤不常见,且临床表现与乳腺癌难以区分,所以开始活检时常被忽视。乳腺淋巴瘤较乳腺癌体积偏大,但这并不能区分两者。如果患者短期内肿块迅速增大,对恶性淋巴瘤有提示作用而乳腺癌的一些常见症状,如皮肤退缩红斑橘皮样外观乳头分泌物排出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不常见。
与乳腺低度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包括MALT型淋巴瘤、滤泡型淋巴瘤、淋巴细胞性乳腺病和全身性淋巴瘤的继发侵犯如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套细胞型淋巴瘤(MCL)。MALT型与淋巴细胞性乳腺病鉴别主要通过组织学背景MALT型浸润主要以滤泡外细胞成分为主伴有不规则核仁和大量细胞浆,可以淋巴上皮病变为主。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术或分子遗传学分析证实克隆性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滤泡性淋巴瘤可见大量滤泡,其中以小裂细胞为主;进行bcl-2蛋白染色可能在区分良恶性上有帮助。发生于乳腺的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均可发生广泛播散免疫组化可能会有帮助,CLL与MCL均为CD5+ 套细胞性淋巴瘤cyclinD1阳性,而MALT和滤泡性淋巴瘤CD5和cyclin D1,均为阴性乳腺的大细胞性淋巴瘤和Burkitt淋巴瘤必须进行鉴别。同时也应与非淋巴系统肿瘤,如与常见的低分化乳腺癌进行鉴别也应与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或白血病浸润进行鉴别。任何一个无典型特征的乳腺癌应当做免疫组化以排除造血系统恶性病变。
早期血尿及常规、生化等检查无异常。
其它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X射线片上的明显表现为相对局限的肿块,但是通过乳房X射线和超声波检查来鉴别恶性淋巴瘤和其他常规乳腺疾病较困难镓扫描(67Ga成像)、SPECT和MRI扫描为用于诊断和随访的较新方法。最近认为MRI在确认多中心发生的肿瘤上较乳房X射线片和超声检查更好。
2.细针穿刺和活检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确诊手段 细针穿刺联合流式细胞术在诊断乳腺肿瘤时非常有效冰冻切片诊断时误诊率较高:2例原发于乳腺的淋巴瘤误检为侵袭性小叶癌几例高度恶性淋巴瘤诊断为侵袭性未分化癌乳腺淋巴瘤的诊断大多需要切除后活检,活检可更好地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
化学治疗化疗时恶性淋巴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免疫功能、临床分期、肿瘤病变的发生部位、有无巨大肿块及肿瘤的发展快慢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但化疗对休眠期的肿瘤细胞没有杀伤作用,且杀伤不彻底,容易转移复发,同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乏力等。[1]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照射肿瘤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只对看得见的病灶其作用,无法杀死血液、淋巴、体液里的肿瘤细胞及休眠期的肿瘤细胞,并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起一系列全身性的功能紊乱与失调。
手术治疗手术无法切除肉眼看不见的肿瘤细胞,易一起肿瘤细胞的转移、复发,且对正常组织有一定的损伤,降低人体免疫力。
肿瘤生物治疗如上所述,淋巴癌的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模式基本都是着眼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常难彻底消灭肿瘤细胞,又易损伤正常细胞,特别是上海在抗肿瘤机制中占重要地位的机体免疫系统。肿瘤生物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模式,主要是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
采用肿瘤生物治疗,首先提取患者体内不成熟的免疫细胞,并置于培养瓶中,加入培养液和细胞因子,在GMP实验室进行活化、培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识别、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采用的是自体的免疫细胞,不会产生任何排斥反应,安全无痛苦。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尽管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为一罕见病但仍应作为乳腺肿瘤的一种独立疾病进行诊断对于源于乳腺的淋巴瘤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许多研究组报道它的治疗与具有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全身性淋巴瘤相似。最早采用单纯手术方式后来放疗作为一种新手段与手术联合进行20世纪70年代后则不采用根治术等这些致残性手术而以切除活检辅助放疗和(或)化疗取代扩大性局灶切除也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些肿瘤细胞对于放疗和全身化疗特别敏感。一般不提倡乳腺切除,外科手术通常只用于在化疗和放疗不能控制时进行减少瘤负荷De Blasio等对Ⅰ期患者应用40Gy照射乳腺区域淋巴结及手术活检区,取得了较好的局部控制由于Ⅱ期患者有远处复发的危险性(70%),所以联合化疗很有必要Kim等(1999)报道ⅠAE期采用局部治疗可治率但ⅡAE期病人应采用全身化疗后放疗化疗方案仍以CHOP为标准方案Ribrag等报道应用CHOP方案治疗20例局限性B细胞性淋巴瘤(16例为中心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6例CR2例PR,2例进展中位随访54个月,6个病人在8~66个月后复发,其中2例复发病人累及中枢神经系统,2例PR病人在化疗后4或8个月也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此类病人应采用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治疗。总之该病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治疗宜采用综合手段,根治性乳房手术并不能有效提高生存率Ⅱ期以上病人或恶性度高的组织亚型治疗倾向于使用联合方案它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