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娃漏打麻疹疫苗了嗎
閆玉英説,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末春初高發,傳染性很強,好發于兒童。
那麼,怎樣才能知道得了麻疹呢?閆玉英説,患了麻疹後,典型病例表現為燒三天、出三天、退三天。臨床經過一般為:感染麻疹病毒後經過10~14天才出現症狀。早期有發熱、咳嗽、流涕、流淚、結膜炎、常伴有全身不適、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髮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幹及上肢,多在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疹間皮膚正常,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面部浮腫變形等。同時伴有高熱,體溫可達40℃——40.5℃,此期常伴有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並持續幾週,腸係膜淋巴結腫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多為一過性,熱退後消失。出疹3——4天后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間相同,即先出先退、後出後退;在無合併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癒。
閆玉英説,由於麻疹病毒主要存在於發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過病人打噴嚏、咳嗽等途徑將病毒排出體外,並懸浮于空氣中,形成“麻疹病毒氣溶膠”。易感者吸入後即可感染。因此,麻疹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另外,它還可伴隨眼結膜感染。麻疹患者是主要傳染源,通常病人在出疹前4天到出疹後4天均有傳染性。該病傳染性極強,易感者接觸後90%以上均發病。
閆玉英説,麻疹的主要危害是患病後的並發癥,主要的有支氣管炎、肺炎、神經系統病
變等。由於麻疹病毒本身可導致整個呼吸道炎症。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等,嚴重者需行氣管切開術,否則可窒息死亡。神經系統主要有麻疹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格巴綜合徵、偏癱、大腦血栓性靜脈炎和球後視神經炎等。這些並發癥常表現為意識改變、驚厥、突然昏迷等症狀,病情嚴重,病死率高,極少數倖存者,會留下智力或精神上的後遺症。
閆玉英説,人類對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但是由於得麻疹後可獲得穩定的免疫力,成人麻疹較兒童麻疹相對較少,感染麻疹的人群主要是嬰幼兒。在實施麻疹疫苗接種前,幾乎每個兒童都難以倖免感染。我國廣泛使用疫苗後,麻疹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
為了有效控制麻疹,保護廣大兒童身體健康,今年3月份,市疾控中心在全市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春季麻疹類疫苗查漏補種集中行動。為未按免疫程式全程接種麻疹類疫苗的兒童進行補種。
目前,我國麻疹類疫苗接種程式為:初種月齡為8月齡,復種為18—24月齡。這次麻疹查漏補種的原則是:滿8月齡但不足18個月齡(1歲半)的、沒有接種過麻疹類疫苗的兒童,應接種1劑次。已滿1歲半、接種麻疹類疫苗不足2劑次的兒童,應補種夠2劑次。提醒廣大兒童家長注意:補種期間,因身體原因未能及時補種疫苗者,待孩子疾病恢復後,再到接種單位完成補種。
接種麻疹類疫苗後少數兒童的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疼痛和觸痛,多數情況下于2-3天內自行消失;極少的兒童接種疫苗後6-12天內,可能出現一過性皮疹,一般不超過2天可自行緩解。非常罕見發生過敏反應。
哪些人群不能接種麻疹疫苗呢?已知對該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明膠等輔料及抗生素(硫酸慶大黴素和硫酸卡那黴素)過敏者以及對雞蛋過敏者;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患急性疾病、嚴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患有腦病、未控制的癲癇和其他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者。
需指出的是,以下人群暫緩接種麻疹疫苗:3個月內接種過免疫球蛋白;近期注射過其他減毒活疫苗,間隔一個月後再進行補種;有發熱等症狀者,症狀消除恢復健康後再補種。
閆玉英説,由於麻疹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開窗通風換氣,打噴嚏、咳嗽時要用手絹捂住口鼻,擦過鼻涕或口水的衛生紙或手帕不可亂丟或借別人用,應及時處理。在麻疹流行期間,不要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從我國免疫規劃的歷史看,麻疹在我國的流行情況與疫苗接種情況密切相關,為此,接種麻疹疫苗是預防麻疹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對未患過麻疹,也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的人群、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均應及時接種麻疹疫苗。
閆玉英提醒廣大適齡兒童家長,核實自己的孩子是否漏種麻疹類疫苗。如果有漏種,請帶您的孩子到居住地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預防接種門診進行補種,防止您的孩子患麻疹。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