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约有700名血透患者 大量喝水加快尿毒症患者离世
王玉新说,在血透患者中,超过9成患者做不到正确、自觉控制饮水。过度饮水导致心衰的患者,他每年都会碰到几例。正确的方法是,血透患者每次透析出的水分,不得超过体重的3%-5%。
40岁的王先生患尿毒症3年了,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不过,他不把透析当回事,透析不定时。高兴时才去,心情不好时,可能一周才去一次。医生劝告他,一周至少透析三次,要控制饮水。医生的劝告被他当成了耳边风。他叫苦:“我口渴啊,忍不住就想喝水。”为什么不坚持透析,他也有理由:“每回都要躺半天,我实在不想被这些管子束缚。”
最近,因为连续一周未透析,而且每天饮用至少1500毫升的水,王先生因过度饮水导致心衰离世。
王玉新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根据水肿的程度及尿量决定水的摄入量。轻度水肿患者适当降低饮水即可;少尿及水肿程度严重者,需要低盐饮食,还应严格控制摄水量,每日摄入水量一般为前一日的尿量+500毫升。
58岁的何先生患糖尿病25年了。4个月前,他的小便颜色呈乳白色,且伴双下肢水肿。起初他未在意,后来乳白尿持续存在,感觉浑身越来越疲乏无力,他才到市第二医院就诊,最后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王玉新说,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糖升高及代谢异常等使肾脏受损,出现蛋白尿。目前,在第二医院肾内科,100名血透患者中约有15名是因为糖尿病引发的肾功能不全。
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逐步上升,年龄在40岁以上者高达30%~40%,其中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肾损伤,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王玉新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可能引发肾病,若血糖控制得当,则有助于减少肾病的发生,延缓肾病的发展。遗憾的是,知晓自己患有糖尿病后,能理想控制血糖的患者不到三分之一。
王玉新说,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注意膳食平衡,既要保证身体热量的供给,又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总体原则是:低盐、低脂、优质蛋白、足够的热量、必要的氨基酸及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他提醒,大吃大喝,会加速肾脏功能的衰竭。营养不良、高蛋白饮食都对肾脏病患者健康造成影响。每公斤体重每天摄入蛋白质应不超过一克。
王玉新解释,肾脏功能正常的人,食物中的蛋白质部分会被机体消化吸收,还有部分经过代谢产生含氮的废物,如尿素等,经过肾脏排出体外,不会贮存在体内。但肾脏病患者的肾脏排泄代谢功能减退,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废物会蓄积在血液中,成为尿毒症毒素。
他说,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能缓解慢性肾脏病的发展。低蛋白或极低蛋白饮食都能使蛋白尿程度减轻,肾小球过滤功能的下降速度减慢,可以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发展到末期肾脏病或死亡的危险度。
王玉新提醒,急进型肾炎若是能早期治疗,大部分可以得到控制,摆脱透析。若错过治疗时期,需要长期透析维持生命。成人每年一次尿检就能发现90%的肾脏病,尤其注重查尿的微量蛋白指数,发现问题应及时做肾功能检查。
王玉新说,如果没有经济或其他客观的原因,血透病人透析频率通常以每周3次,每次4小时为好。
厦门市第二医院肾内科是闽西南成立最早的肾脏病专科,拥有国内一流的血液净化中心。是厦门市肾脏病规划重点专科,对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居全省领先水平,尤其是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率先在闽西南地区开展了肾脏病理学诊断及电镜诊断。
血透室位于新门诊大楼的三楼,功能齐全,设计合理,面积达400平方米。现有的水处理设备为瑞典金宝公司生产,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处理系统之一,可进行自动热消毒,彻底消除化学污染,为提高透析质量提供充分条件。可进行目前世界上可开展的多种血液净化方法,可满足不同的治疗需要。
二十多年来,血透室接受治疗病患数累计达十多万人次,涵盖范围包括闽南及周边地区、港澳台、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二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具有“五最”特点:在厦门开展血液透析最早;患者血透生存时间最长;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配套设备及耗材最好。
科主任王玉新: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后、厦门市重点人才、厦门市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福建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临床肾脏病杂志编委、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省部级医院从事内科及肾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20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市级科研项目近十项。专长:肾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各种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净化、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