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女孩为求生买假发票钻空子骗保组图
“弃婴”“尿毒症”“骗保获刑”……是聂水华这个80后女孩身上的标签。
24年前,聂炳光在办公桌上拾捡了一个女婴,颇有些文化的他,借用莲花的别名“水华”为女婴命名,希望女儿“出淤泥而不染”。
聂炳光曾担任村干部,经常教育父老乡亲要遵纪守法。可如今已年过六旬的他,竟因诈骗罪走上法庭,只因为了孩子。
2012年7月14日,聂水华被意外确诊患有尿毒症。她计划中的婚礼被迫中断,求生的欲望推着她铤而走险。她先后用自己及亲友的身份证购买24份虚假住院资料及发票,在衡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骗取补偿款42万余元。
“骗保”成了聂水华心中永远的痛,她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它(“骗保”)没拯救我的生命,却给我整个家庭蒙上羞耻。”
◎2012年7月14日,聂水华被确诊为尿毒症,养父聂炳光当即决定要把肾给她。他拉着女儿的手说:“水华,别怕,爸爸哪怕死在手术台上,也要治好你。”
◎求生的欲望推着聂水华走上了一条违法路。2012年7月至12月间,她先后用自己及亲友的身份证购买24份假医药费收据及假病历资料,去农合办骗取补偿款共计42万余元。
◎因病魔突袭,聂水华计划的婚礼被无限期延后。去年年底,丈夫甚至向她提出离婚。但年初过生日许愿时,她还是希望能穿一次婚纱。
10月30日,天空飘着小雨,略显凉意。衡山县莲花路39号三楼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法制周报》记者见到了聂水华。她伸出骨瘦如柴的右手,来了一个礼貌性见面礼,脸上挤出一丝苦笑。
“我以前不是这个模样。”刚碰面,聂水华就从枕边翻出自己两年前拍的大头贴。照片中的女孩身穿红色风衣,过肩的直发披散着,白皙的皮肤,一双大眼睛灵动活泼。可而今,眼前的聂水华皮肤蜡黄,手臂布满针孔,肚子隆起似有身孕,体重只有76斤。
1989年农历正月二十五,聂炳光办完父亲的丧事返回电厂上班。当天上午11点左右,从工地折回办公室的他听到一声婴儿啼哭,定睛一看,自己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新生女婴。女婴的襁褓中塞着一张红纸片,仅写着孩子的出生日期:一九八九年正月二十二。
之后,聂炳光打听找寻女婴父母一月未果,夫妻俩商量决定留下这个孩子。聂炳光给女婴取名“聂水华”。“水华”是莲花的别名,他希望女儿出淤泥而不染。当时,聂炳光夫妇已经生育了一儿两女。
“就算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将她养大成人”,聂炳光向记者回忆当时的情形,“水华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哭闹离不开大人,晚上我和妻子轮流照看她。”在养父母的细心养育下,聂水华成长得乖巧懂事。2005年,初中毕业后,她跟随姐姐去广东佛山某制衣厂务工。
聂水华20岁生日那晚,聂炳光夫妇揭开了她的身世之谜,3人抱作一团号啕大哭。“告诉水华后,我心里就释然了,感觉完成了一名养父的使命。”老人推了推下滑的老花镜,抹去泪痕。
2012年农历正月十六,聂水华和邻村小伙领了结婚证,计划当年国庆节举行婚礼。她原以为,幸福来敲门了。可不料,2012年7月14日,她因多次头疼无力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这种病被称为“第二癌症”,只能通过换肾或者“透析”来维持生命。
从医院走出,聂炳光神情笃定地告诉妻子:“我要把肾给她。”第二天,他便带着女儿到长沙进行肾源配型。坐在长途车上,他拉着女儿的手说:“水华,别怕,爸爸哪怕死在手术台上,也要治好你。”
可是医院的配型结果显示不符合。“我恨自己不是她的亲生父亲。”忆及此处,聂炳光红了眼眶,“就是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一定要治好她。”
2012年7月中旬,聂炳光通过媒体“寻亲救女”。历经半个月,聂水华的亲生父亲出现,但肾源配型也失败了。
聂水华只能一边做血透,一边等待合适肾源。为了节省住院费用,聂炳光每周用摩托车载着女儿,从南岳后山东湖镇南溪村翻到前山南华附三,往返要近3个小时。后来随着聂水华身体每况愈下,透析日渐频繁,聂炳光索性在镇上租了一间出租屋,一个月200元,老两口全心照料女儿。
“虽说不是我亲生的,但是这二十几年来,我们都把她当亲生孩子养,怎么能放弃呢?多好的一个姑娘。”唐秋莲指着和女儿的一张合影,潸然泪下。照片中,水华搂着母亲的脖子,两人笑靥如花。
“我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身世,爸妈和姐姐哥哥都是那么的爱我。”聂水华说,正因为这份无私的爱,才连累了她的家人。
巨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聂炳光每个月1000元的退休金是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可水华刚查出病的那一个月,聂家就共花去5万余元医疗费。
2012年7月某日,聂水华在湘雅三医院住院治疗,有几个陌生男人多次到其病房,询问是否需要假发票。昏暗中,水华仿佛看到了一线迷茫的希望。
自新农合医疗保险开始施行时,她就投了保。求生的欲望推着她走上了一条违法路。她说,“我已经豁出去了,暂时想不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聂水华告诉记者,当时做假发票的人跟她解释,得了这种病,需要很多钱治疗,他们可以帮忙做整套发票和清单资料,到时她回县农合办能多报销点钱,只要她出点费用。
“要是费用报不了那么多怎么办?”聂水华担忧地问道。“可以拿些其他人的身份证去报销,很方便。”听罢对方的解说,聂水华稍稍安神。
此后,2012年7月至12月间,聂水华先后用自己和亲友的身份证买回患高血压、肝硬化、心脏病、肺炎、骨折、卵巢癌等疾病住院的24份假医药费收据及假病历资料,回衡山后交由哥哥聂志军等人,去农合办骗取补偿款共计42万余元。据其交代,报销的这些钱她全部交现金给了父亲聂炳光,用来买药、做透析和支付开发票人的手续费。
聂志军曾问过妹妹这些多余的发票是怎么来的,且金额为何要比真实住院的钱多,聂水华解释,医院见她生了重病,她生病寻亲的事迹还上了新闻,就多给她开了一些票。
当时,聂炳光提醒过女儿“千万不要做假发票”,但对于父亲的隐忧,聂水华只感叹道,“多报销点钱,就能多活几年。我反正只报10万块钱来换肾,报满了就不报了。”
据聂水华交代,每次购买的假发票和资料,都需要支付票面5% ~ 10%的手续费。她每次找的制假人都不一样,而且都不认识,差不多都是30多岁的男子,并不会留下联络方式。最后一次开的发票是2012年11月底,“每次向他们买发票和病历资料时,都只有我一个人在场,他们要求秘密交易。”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