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必知贫血的6种症状
核心提示:
贫血,不是一个新名词,对于每个月都会“失血”一次的女性来说,贫血是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的现象。在众多面色苍白的女人当中,你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一类型的贫血症状吗?
许多女性过分控制饮食,长期以青菜、萝卜之类素食为伍,从而导致贫血。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伴发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营养不良性贫血的防治关键是调整膳食营养结构、科学进餐。早餐能摄取足够的高热量优质蛋白,如豆浆、鸡蛋、牛奶等;中餐能从菜肴中广泛摄取各种营养素;晚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钩虫感染、胃肠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痔疮出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差不多,可通过测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鉴别。
失血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而由于外伤或疾病过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贫血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应针对出血的原因先予以止血和输血,然后治疗原发病。有慢性出血史或原来铁贮量已较低甚至已耗尽的患者,在出血停止后1-2月开始给予口服铁剂,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补足铁贮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衰竭所引起的贫血。这与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及服用某些药物有关,如苯、砷、碘胺类、氯霉素药物及放射线等。一些器质性病变如结核病、肝肾疾病、白血病等,常可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贫血病人除有一般贫血症状外,常有皮下或黏膜出血现象,还有畏寒和发烧等症状。
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有病情变化及早请医生调治,不要滥用消炎药,及时治疗肝肾病、结核病等慢性病。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与溶血的缓急、程度和场所有关。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慢性溶血: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疽,脾、肝肿大,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疽。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对于溶血性贫血,去除病因和诱因极为重要。如冷型抗体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注意防寒保暖;蚕豆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具氧化性质的药物;药物引起的溶血,应立即停药;感染引起的溶血,应予积极抗感染治疗;继发于其他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由于正常人体血容量的增加而使血液稀释所引起的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贫血最常见于女性的妊娠期。生理性贫血的患者常出现心悸、气促、注意力不集中及腹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贫血的孕妇还容易发生一种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疾病,在生宝宝的时候还可能出现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
生理性贫血主要是通过食物来改善。保证充足的热能撮入。只有在能量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使包括铁在内的各种营养素得到最充分的吸收和利用。尽管黑木耳、菠菜中的含铁量虽然较高,但不如瘦肉及肝脏中的铁那么易于吸收。此外,还应选择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