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世界性营养问题不可忽视
新华网哈尔滨6月21日电(陈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王华京教授最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逐渐出现乏力、倦怠、头昏,活动后心悸、气短及食欲减退等症状,这时就应去医院检查,看看是否患上了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当今十分重要的世界性营养问题,可发生在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一些老年人身上,千万不可忽视。
据王教授介绍,下列情况就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铁需要量增加、摄取不足:生长发育中的婴幼儿、青少年需铁量相对增多,铁的需要量与体量增长成正比,生长越快,需铁越多。育龄妇女、尤其是妊娠、哺乳期铁的需要量增加。所以妊娠期特别是后期必需补充含铁丰富的辅食或铁剂,以防贫血。
——吸收障碍:铁的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的上段,通常认为是靠主动的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运转而吸收。胃酸可将食物中的铁游离化,增加铁盐的溶解度,维生素C可将高铁变成无机亚铁,均有助于铁的吸收。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者食物没有经过十二指肠,进入空肠过速,影响了铁的吸收。术后数年当体内贮存的铁耗尽时,将发生缺铁性贫血。
——失血:慢性失血是引起缺铁的重要原因,体内总铁量三分之二存在于细胞内,一般失血1ml可丢失0.5mg铁,月经过多是妇女引起铁缺乏最普遍的原因。胃肠道出血是成年男性引起缺铁的常见原因,多数上稳血,少数持久的出血,直到贫血时才引起重视,常见于溃疡病,约有10%胃肠道肿瘤合并出血,以贫血为初诊时的症状,所以男性患者患有缺铁性贫血时,如病因不明确应进行胃肠道检查,以排除胃肠道肿瘤。另外,痔疮出血,钩虫感染长期失血,也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王教授特别强调,缺铁性贫血多数起病呈隐匿性,进展缓慢,除上面提到的一些症状的外,由于组织缺铁及含铁酶活性下降可影响儿童、青少年休格发育,体重下降,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及淡漠等行为改变及易食癖。如喜食生大米、泥土等,成年人缺铁后抗寒力差、工作能力下降,皮肤、粘膜出现改变,少数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
王教授说,出现上述症状,就应该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给予正确治疗,基本都能痊愈。另外,王教授提醒,预防是防止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措施,应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重视营养知识教育,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补充适量铁剂,早产儿、孪生儿、胃切除及反复献血者,应加强血液学监测,预防性补充铁剂及含铁丰富的副食品,还应特别注意钩虫病的防治。(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