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止痒凝胶治疗水母皮炎的临床研究
周春英1,王建青2,白永晟2,梁 超2
自2006年710月,青岛海水浴场游人被水母蜇伤者众多,引起当地卫生部门重视,受浴场管理部邀请,本院皮肤科派医生赴浴场现场诊治,现将诊治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和青岛第一、第六海水浴场医务室,共观察水母皮炎116例。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下海史或有明显的与海蜇接触史,初发为局部的刺痒、麻痛或灼热感,随后局部发生红斑、丘疹或荨麻疹样风团,重者有出血性损害,部分患者在1~2天内形成水疱或大疱。所选病例均符合《杨国亮皮肤病学》[1]《皮肤病及性病学》[2]关于水母皮炎的诊断标准。对仅有主观感觉如瘙痒,而无客观皮疹如红斑、丘疹、水疱等;发病急重,伴有高热、呼吸困难、吐泡沫样痰,腹痛、呕吐甚至急性肾衰、休克等全身症状者;对所用药物过敏者或除安排用药外,还用过其它药物者及不能按要求用药治疗者均排除。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病情积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为解毒止痒凝胶,共40例;治疗Ⅱ组为三黄水洗剂,共38例;对照组为炉甘石洗剂,共38例。对急诊患者,首先用干纱布擦去附着在皮肤上尚未释放毒素的残体,再安排治疗。
2.1 内治 所有患者均给予氯雷他定10mg,口服,每日1次。
2.2 外治 治疗Ⅰ组:局部患处涂解毒止痒凝胶,每日5次;治疗Ⅱ组:局部患处涂三黄水洗剂,每日5次;对照组:局部患处涂炉甘石洗剂,每日5次。以上3组患者均在治疗4日后复诊,然后进行疗效评价。
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3.1 临床观察指标 根据水母皮炎的临床表现,参考近年来相关著作[3],拟订如下评分标准。
3.2 主观指标 瘙痒,疼痛,麻木,灼烧感。0分:无不适感;1分:轻微不适感,常被遗忘;2分:不适感较明显,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3分:不适感明显,影响注意力集中;4分:明显的不适,频发或持续,难忍受,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3.3 客观指标 红斑,丘疹,风团,水疱,糜烂,出血,坏死。0分:无红斑、丘疹等皮疹;1分:皮疹局限,皮疹面积<5%体表面积(双手掌面积);2分:皮疹局限,皮疹面积<5%体表面积,但继发糜烂;3分:5%体表面积皮疹面积<30%体表面积,或有出血坏死,面积<5%体表面积;4分:面部皮疹面积30%面部皮肤面积,或出血坏死面积5%体表面积,或伴轻度全身不适。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相关著作[6],结合实际情况,拟订疗效标准如下:临床痊愈:积分减少率90%;显效:积分减少率为70%~89%;有效:积分减少率为50%~69%;无效:积分减少率<49%。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5 结 果
见表2。
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3组一般资料率的比较用RC表计数资料假设检验。以=0.0500标准,对3组所比较的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统计结论:各总体率不等或不全相等,比较结果如下。
6.1 3组愈效率的比较 见表3
7 讨 论
水母皮炎系由水母蜇伤所致,本病季节性、地域性较强,沿海地区夏季为高发季节,尤其是青岛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海产品的捕捞加工和人工养殖、海水浴场和沿海旅游景点的开发,水母皮炎的发病逐年增加。根据我们的调查,水母皮炎患者在2006年710月占本院皮肤科门诊量14.58%。每年6~10月份,成熟的动物浮游于海面。其中,海蜇、沙蜇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其毒性的大小与其体形的大小无关。由于它们的肩板、吸口周围的触手和丝状体内的刺丝囊含有刺激性毒液,主要毒性成份除类蛋白和多肽多种有毒酶类,还有四氨络物、强麻醉剂、5-羟色胺、组胺、致痛剂等物质,故人体接触后可引起炎症反应、变态反应及复杂的中毒反应。水母皮炎可归属于中医虫兽之毒范畴,人体接触水母的特殊之毒后,邪毒入侵肌肤,与气血相搏,化为风、湿、热、毒,致使蜇伤局部气血不从,脉络阻塞。表现为接触水母之毒后,灼痛、瘙痒,迅速起红斑或风团、丘疹、水疱,甚至出血、糜烂。《外科大成部分部位小疵诸痒》云:诸疮痛痒,皆属于火。又云:风盛则痒。盖为风者,火之标也。盖热灼肌肤,则痛而烧灼;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风性走窜,游移不定,故痒;风易夹热、夹湿,风热相搏,故刺痒。另外中医认为热微则痒,热盛则痛,如《外科启玄明疮疡痛痒麻木论》中所说:经云:痛者为实,痒者为虚。非为虚寒之虚,乃火热微甚之意也。本病初发热微,故觉痒,以后热渐盛,故痛;麻为血不运,木为气不行,风、热、毒凝滞肌肤,营气不从,故麻木。风、湿、热相搏肌肤,内不得通,外不得泻,气血运行失常,故起红斑及红色斑丘疹,斑色鲜红,乃病位较浅;若热毒炽盛,则起紫斑;湿热毒蕴,则潮红肿胀,甚或起水疱或大疱;湿毒盛,则继发糜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内者内治,外者外治。本病的外治原则当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为主。解毒止痒凝胶是三黄水洗剂的凝胶剂型改造,三黄水洗剂作为我院院内制剂应用已20余年,其药物组成为苦参、黄芩、黄柏、大黄。解毒止痒凝胶处方中的4味主药分别含有苦参碱、黄芩苷、小檗碱、大黄酚等成分,现代药理证实均有明显的杀菌、抗炎、免疫调节、抗过敏等作用,并且苦参、黄芩、大黄都有抗肿瘤作用,黄柏有促进伤口愈合作用。三黄水以其显著的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功效,临床应用于外科感染、皮炎、湿疹等,效果良好。解毒止痒凝胶在保持原药物的基础上添加部分辅料,提高了药物的释放速度及有效成分的含量,且使用方便。解毒止痒凝胶治疗水母皮炎的疗效,一方面是由于其合理的组方,故在临床观察中,解毒止痒凝胶和三黄水洗剂均优于炉甘石洗剂的疗效;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剂型的选择,故解毒止痒凝胶优于三黄水洗剂,且明显优于炉甘石洗剂。对入选患者中13例进行了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ALT、BUN、Cr)、心电图等检测,未发现明显异常。治疗Ⅰ组中40例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涂药后略有痛痒,再用时刺痛感消失,3例均未影响正常治疗。治疗Ⅱ组中有2例涂药后红斑面积增大,减少用药次数后减轻,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用药次数。
参考文献
[ 1 ] 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349-350.
[ 2 ] 王光超.皮肤病及性病学[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417-418.
[ 3 ] 陈官芝,王顺义,汤占利,等.新编皮肤病治疗学[ M ]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1:330.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