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的防治
王小明今年12岁,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他父母却为他担忧,原来近一年前,小明小便反复异常。在一次感冒后发现小便带有红色,一天后小便就正常了,也没在意。后来在一次体育课的长跑后又出现红色小便,到医院检查为肉眼血尿。几天后小便颜色变为黄色,但在医院检查为镜下血尿,持续了一个月。最近小明的小便检查总是有镜下血尿,他父母很着急,该怎么办呢?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肾刺病理检查,诊断为IgA肾病。
什么是IgA肾病呢?小明为什么会得IgA肾病呢?
IgA肾病首先在1968年报告,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肉眼和(或)持续的镜下血尿,IgA肾病是免疫病理的诊断名称,诊断的确立,有赖于肾组织的病理检查,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脏沉积为特征。反复发生的肾小球性血尿的最常见原因是IgA肾脏病,亦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占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30%—40%。
由于IgA肾病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不伴有其他临床表现,单纯血尿往往未受到青少年及家庭的足够重视,从而不能早期发现疾病、及时诊治。而且以前认为IgA肾病预后良好,近20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认识有了深刻的变化,发现患者经过不同时期的进展,许多人可发生肾功能不全。在我国IgA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的病因。
病人还可有其他表现: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起病,少数病例以急进性肾炎及急进性肾功能衰竭起病,极少数病例以慢性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起病。这类病人可能是在发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就存在尿异常。等到出现明显的症状如大量蛋白尿、高血压或水肿等才就医。这时的这些症状,严重蛋白尿、高血压、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已提示预后不好,都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这就提示大众应重视定期尿常规的检查,发现肉眼或镜下血尿后要及时进一步检查,如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肾脏B超、多普勒血管超声等检查,排除能引起血尿的其它疾病,如肾脏结核、血管畸形、泌尿系统感染、薄基底膜肾病、胡桃夹现象等。最后确定是否行肾穿刺活检确诊IgA肾病。
IgA肾病的病因还不清楚,治疗尚无统一的方案,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对症和保护肾功能为主。病人应防止感冒和过度劳累,慎用肾毒性药物,对有感染者给予相应治疗。对有慢性扁桃体炎病灶者多主张切除病灶,以减少发作次数。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剂、鱼油等,近年来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减少患者尿蛋白量,稳定肾功能,延缓病情。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伴新月体形成者,可用甲基泼尼松龙和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这些药物的早期应用能改善IgA肾病的预后,提高肾脏的长期生存率。
患者的随访在IgA肾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密切、长期的随访可以保证治疗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遗憾的是,我国患者往往求诊于多家医院,经常变换治疗方案,使长期随访变得困难,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确诊的IgA肾病患者应在正规的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专科治疗,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并坚持在初始治疗的医院长期随访,这有利于提高我国IgA肾病的防治水平。
在我国IgA肾病患者肾脏生存率10年为85%,15年为55%,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与不能早期发现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要增强大众的保健意识,提高对IgA肾病的认识水平,加强对IgA肾病的防治意识,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社会的健康水平,为人类造福。医学博士
张新萍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