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单神经病与神经丛神经病临床表现症状

发布日期:2014-10-08 05:23:39 浏览次数:1595

临床表现症状:

1.臂丛神经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臂丛神经损害统称为臂丛神经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丛病臂丛神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肩带肌、上肢和胸背部诸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受累臂丛神经分支所对应的皮肤感觉区麻木、疼痛和感觉减退。

根据受累部位和损害程度的不同,临床可有不同形式的症状组合,臂丛神经分支的肌肉支配和功能见表1

上臂丛(臂丛上干)损害又称Duchenne-Erb麻痹。其临床特点为肩带肌和上肢近端肌群受累表现为肩胛下肌、大圆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胸大肌锁骨头、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和旋后肌无力、萎缩,肩关节外展、上举屈肘和腕关节屈伸不能感觉障碍不明显,有时上肢及手的桡侧面有感觉缺失

下臂丛(臂丛下干)损害又称Klumpke-Dejerine麻痹。其临床特点为手的各项运动功能受累,尺侧腕屈肌蚓状肌大小鱼际肌和全部指屈肌麻痹,手肌萎缩明显,形成爪形手。手指和腕关节屈曲不能。指伸肌和肩肘关节的活动不受影响。

臂丛中干单独损伤少见,主要症状为上肢伸肌群无力。全臂丛损害的临床特点为肩肘、腕、手各关节运动瘫痪肌肉萎缩,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除肋间臂神经支配的臂内侧近腋部的部分感觉保留外,其余上肢感觉完全丧失。

2.肋间神经痛 是指肋间神经支配区内的疼痛,常位于一个或几个肋间,多呈持续性烧灼样痛呼吸、咳嗽打喷嚏可诱发疼痛加剧查体有时可见相应的肋间区皮肤痛过敏

带状疱疹感染的皮肤反应常在肋间神经痛数天后出现首先表现为皮肤红斑,随之出现小水疱,之后化脓并形成小的溃疡Head和Campbell(1900)的尸检病理观察发现,皮损出现1~2周内后根节细胞严重破坏,后根神经髓鞘和轴突肿胀、崩解,继之有巨噬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后根进入脊髓的部位可见节段性单侧后角灰质炎感染数月和数年后,可见后根节硬化,这可能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的病理基础。

近年应用电镜和免疫荧光抗体研究发现施万细胞、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细胞内均存在病毒。

3.腰骶神经丛病 腰骶神经根丛及主要分支(神经干)损伤时有各自的临床特点。不同脊髓节段神经分支的肌肉支配和功能见表2。

腰骶神经根受损时可有放射痛,弯腰、打喷嚏、咳嗽和屈颈时可使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椎活动受限脊柱前突变直局部叩痛竖脊肌痉挛。单纯的神经根损害一般不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多神经根损害与神经丛损害很难鉴别

神经丛损害时直腿抬高试验多阴性,脊髓内压增高时常不引起疼痛加重运动和感觉受累往往超过一个神经根的支配区。上腰丛损害时髋屈曲和外展以及伸膝无力,感觉障碍分布在大腿前部和小腿。下丛损害时引起股后肌群、小腿和足部肌群无力骶1,2脊神经节段感觉缺失。全部腰骶丛损害罕见,表现为整个下肢肌肉瘫痪无力和萎缩,腱反射消失,从趾尖到肛门周围的感觉均减退或缺失。自主神经受累表现为下肢皮肤干燥、发热,常有小腿水肿。直肠检查可触及压痛点、肿块或肿大的前列腺。

股神经损害时,其运动神经纤维支配的髂腰肌、缝匠肌和股四头肌无力,表现为伸膝和屈髋无力,大腿外展不受累(由闭孔神经支配),此点可与腰3脊神经根损害鉴别大腿和小腿前内侧的股神经感觉分布区内有感觉障碍。

闭孔神经损害表现为大腿外旋、屈曲困难,内收肌群因与坐骨神经共同支配因而表现为不完全瘫痪。

股外侧皮神经神经损害主要见于中年男性,过度肥胖和不合身的衣着是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为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后出现大腿外侧下2/3区皮肤麻木和刺痛,局部检查有感觉减退和感觉过敏

坐骨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sciatica),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坐骨神经由腰4~骶3神经根组成,是全身最长最粗的神经,经臀分布于整个下肢。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也称为坐骨神经炎,原因不明可因牙、鼻旁窦和扁桃体感染,经血流侵犯周围神经引起间质性神经炎;继发性是坐骨神经通路上病变或器官压迫所致。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通常导致背部和腿部神经根(腰5或骶1)分布区疼痛,常伴麻木和感觉异常;运动功能缺损取决于受累神经根腰5脊神经根导致足和趾背屈无力,骶1脊神经根受累产生足跖屈无力和踝反射减弱可有脊柱运动受限背部局限压痛,触及脊旁肌痉挛和Lasegue征等。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双侧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受累。

(1)根性多见,主要是椎管内和脊椎病变,腰椎间盘脱出最常见其他如腰椎肥大脊柱炎、腰骶硬脊膜神经根炎、脊柱结核椎管狭窄血管畸形腰骶段椎管内肿瘤或网膜炎等。

(2)干性多为腰骶丛和神经干邻近病变,如骶髂关节炎、结核或半脱位,以及腰大肌脓肿、盆腔肿瘤子宫附件炎、妊娠子宫压迫、臀肌注射不当、臀部外伤和感染等。

坐骨神经痛常见于青壮年,特点是沿坐骨神经径路的放射性疼痛,多为单侧性,自下背部或臀部向股后部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呈持续钝痛或烧灼样痛,可阵发性加剧,夜间常加重行走活动或牵拉可诱发或加重,患者采取减痛姿势,患肢微屈和向健侧卧位仰卧起立时病侧膝关节弯曲坐时健侧臀部先着力,站立时脊柱向患侧凸等。

1.臂丛神经病 在非同一平面切割伤的情况下,任何2条以上臂丛神经分支同时受累均应考虑有臂丛神经病的可能。

国内顾玉东强调了上肢5大神经受累对臂丛神经病诊断的重要性提出有下列情况之一即应考虑臂丛神经损伤的存在:①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中任何2条神经的联合损伤。②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中任何一条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③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中的任何一条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

3.腰骶神经根、神经丛和神经干损害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由于彼此在空间上是一种延续关系,有时鉴别比较困难,如骶丛下部、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损害可引起相同的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能对定位诊断有帮助。腰骶椎和盆腔CT、MRI可为寻找病因提供依据。

4.坐骨神经痛根据疼痛分布、放射径路及压痛部位,疼痛加剧及减轻的诱因、Lasegue征、踝反射减弱、小腿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等,不难诊断须注意区分根性与干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和体征可突然或隐袭发生,或出现于外伤后。腰椎X线平片或MRI骨盆和直肠检查有助于排除肿瘤等病变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