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不是气 补中益气无助治疝
剖析:
疝气非气 而是腹壁缺损
中国疝气总患病率高达3.6%。, 以2011年广州常住人口1300万来计,每年就有4.6万人患有疝气,而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高达10%,2015年广东省 老年人 口将达1100多万,届时估计将有100多万的人受到疝气困扰。
腹股沟处是人体唯一没有肌肉之处,直立行走导致腹股沟区承受着内脏的压力,腹膜容易破损。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主任彭林教授介绍,疝气因此被认为是人类进化导致的特有疾病。因此,疝气其实与气无关,而是肠管等腹腔组织通过腹壁薄弱缺损处突出、鼓包。他表示,早期或轻度患者会感到疼痛、下腹坠胀,如果腹腔内肠管不能回纳,导致嵌顿,甚至会引发肠坏死,危及生命。
儿童 、 中老年 、 男性 、长期便秘、咳嗽、肥胖、怀孕、重体力活及有前列腺疾病等,都是疝气发生因素。患病率最高当属老年男子。彭林介绍,这是因为 男性 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睾丸从体内下降,会在腹腔形成一个天然的空间,更容易出现疝气,发病几率是 女性 的12~14倍。男子到了老年,腹壁更像穿旧洗破的衣服,肌肉薄弱,从理论上讲,如果 男性 长寿至130岁,那一定会长疝。
那 女性 长疝又是怎么回事?专家称, 女性 先天腹部比男性致密,但当怀孕后,腹部受压过大,也会撑薄甚至撑破腹壁,为发病埋下病因。
治疗:
注射疗法易致严重后果
小儿疝气大多是先天性的,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有的小儿在2岁前鞘状突闭合,因而自愈。否则,疝气就会越长越大。
除了小儿疝气自愈, 治疗 其余疝气,外科手术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唯一有效方式。不过,临床发现,多数疝气患者倾向于采取保守 治疗 ,以华南区最大的疝气 治疗 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疝外科为例,每年接受 治疗 的病人也只有1000人,说明更多的患者正在默默承受着痛苦。
治疝气的民间偏方很多,主要针对气字,采取补中益气之法。彭林表示,疝气不是气,补中益气自然无助于治疝。疝气带是很多患者的选择,但佩戴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需要躺着绑,否则未回纳而导致肠粘连的情况屡屡发生。事实上,疝气带只适合小孩用,在适合手术的4岁前,用以阻挡并延缓病程进展。
最可怕的是所谓注射疗法,后果严重!彭林告诉记者,过去一年里,省人民医院疝中心做了1000例疝手术,其中就有10多例是替注射疗法善后。患者称,看了不 吃药 不开刀,打一针治疝气的广告,花3000元/次去打针,反复五六次,结果注射的硬化剂在体内凝固,暂时挡一下,不久疝内容又突出,反复多次后发生粘连、硬疖、炎症,苦不堪言,甚至有 孩子 导致双侧输精管堵塞的恶果。
previous[1][2][3]next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