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疝气的病因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4-11-16 14:41:09 浏览次数:1595

疝气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病,是人体组织和器官由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某些正常的或不正常的孔隙或缺损等薄弱区域,进入邻近部位的情况,统称为疝。疝最常见于腹部,小儿常常发病,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腹壁强度减低。正常情况下,腹壁的肌肉、筋膜等组织的结构组成存在一些相对薄弱区,尤其是小儿,其肌肉及筋膜张力不强,腹股沟管、直疝三角等区更成为疝好发部位。

2、腹腔内压力增高。在腹壁强度存在不足的基础上,腹内压力增高即成为腹外疝的发病诱因。婴幼儿经常啼哭及一些先天性疾病,如腹水、腹腔内肿瘤等成为发病诱因。

在临床治疗中,小儿最常见的是腹股沟斜疝,基本占小儿腹外疝的90%以上。这固然与以上共同发病因素有关,也存在着另一个特殊的胚胎发育因素原因。

小儿胚胎睾丸发育在腹腔,至胚胎第7个月开始从腹腔内下降,而从腹股沟管外环处推移腹部组织形成阴囊。而在此过程中,在睾丸表面的腹膜组织形成鞘状突出,婴儿出生后,鞘突自行闭合,而一些先天性小儿斜疝、鞘突闭合不全与腹腔相通致肠管脱出形成疝。

小儿患了腹股沟疝,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的肿块,肿块为腹腔内正常组织,多见为肠管或大网膜,因疝块可随病程突出逐渐增大,加重腹壁损害,而且影响肠管功能,故应积极治疗。

婴儿腹股沟斜疝因腹壁肌肉组织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增强,有效地加强了腹壁薄弱区而自愈。为此一周岁以内儿童不主张手术治疗,通常用棉织束带捆绑住腹股沟处阻挡疝块突出,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若小儿一周岁以后,随着生长发育,疝气经常复发,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