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易被误认为鞘膜积液
很多疾病在临床都容易被混淆,误诊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这点是需要大家重视的。临床来看,小儿疝气易被误认为鞘膜积液,两者的差别是需要家长多注意的,以免因误判而给孩子带来严重的伤害。可能多数家长对此的了解都不多,下文九州医院的医生就此来具体的进行下讲解,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疝气易被误认为鞘膜积液
就临床症状来看,鞘膜积液与疝气的症状极为相似,是容易误诊的疾病。
但家长应注意不可将疝气误认为是鞘膜积液疾病,那将是对孩子健康最大的伤害。医生建议:一旦发现孩子阴囊部位有异常现象则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予以查明,届时病情是否需要治疗才能有个正确的结果。
疝气是什么?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疝气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医生提醒: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对于孕育的影响极大,家长应重视。
鞘膜积液是什么?
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当鞘膜本身或睾丸、附睾等发生病变时,液体的分泌与吸收失去平衡,形成鞘膜积液。鞘膜内如长期积液、内压增高,可影响睾丸的血运和温度调节,引起患侧睾丸萎缩。
但小儿有自愈功能,九州泌尿外科医生提醒,一般婴幼儿鞘膜积液在两岁后可自行消退,如果超过这个年龄还没消退的话,家长就要提个心眼,尽早带孩子开始治疗。
温馨提示:鞘膜积液是小儿阴囊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对此有所认识。鞘膜积液与疝气相似,容易误诊,对两者做鉴别诊断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透光实验进行鉴别。不过,为了避免出现判断错误的现象,建议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