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恐龍或死於慢性食物中毒1
新華報業網訊是什麼原因讓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從地球上消失了﹖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還是因為恐龍是變溫動物不能適應地球上的環境變化﹖又或者是因為出現了恐龍的天敵﹖昨天﹐北京自然博物館長期從事恐龍學研究的張玉光副研究員表示﹐四川的恐龍不是在一夜之間滅亡的﹐它們有可能是消亡於慢性食物中毒﹐因為研究發現﹐四川境內的恐龍骨骼內所含的砷(砒霜)﹑鋇﹑鈾﹑鉻等有毒元素超高﹐而可以解毒的元素鋅含量則超低。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恐龍不是在一夜之間滅亡的﹐它們的消亡過程甚至長達數百萬年。在談到四川井研馬門溪龍的滅亡時﹐來自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張玉光副研究員特別提到﹐“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我們認為四川恐龍滅絕的原因極有可能是慢性中毒。”因為﹐研究人員在含恐龍化石的岩層裡發現的植物化石中﹐砷元素的含量很高﹐而通過對恐龍的骨骼化石進行分析後發現﹐骨骼化石內的砷﹑鋇﹑鉻﹑鈾﹑稀土元素等含量超高﹐與現代陸生動物相比﹐其體內的有毒元素要高出幾百甚至上千倍﹐而可以解毒的鋅元素含量則超低。
“稀土元素和鈾元素異常﹐應是恐龍死亡後骨骼中有機質長期從環境中吸附聚集的結果﹐不是恐龍由食物攝入的﹔而砷元素則是因為恐龍生前過多食用含砷很高的食物﹑飲用被砷污染的水源所致﹐在生命代謝作用中﹐砷漸漸地沉澱在骨骼中﹔鋇元素則不能斷定﹐有可能是恐龍生前食用了含鋇較高的食物﹐也可能是死後骨骼吸收的鋇元素。”張玉光表示﹐鑒於恐龍化石周圍的岩層砷﹑鋇的含量都極高﹐恐龍生前食用含這兩種元素的食物而慢性中毒死亡的可能性較大。
在提到恐龍蛋時﹐張玉光還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河南境內發現了很多恐龍蛋﹐但是卻很少發現恐龍化石﹐很多人都不明白。”後來﹐通過研究他們發現﹐河南地區產的恐龍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蛋殼特別薄﹐“大家都知道﹐蛋殼變薄就不容易保存﹐更不容易孵化。後來我們通過微量元素分析發現﹐河南地區的恐龍蛋中鉬元素含量特別高。”為此﹐他們特別做了試驗﹐用含有鉬元素的飼料餵雞﹐結果很多雞都不能產蛋﹐即使產出來的蛋殼也特別薄。這就說明﹐當時河南地區的環境已經變得惡劣﹐不再適合恐龍蛋的孵化﹐因此很多恐龍選擇了遷徙﹐離開這裡。這也是為什麼河南地區恐龍蛋多﹐而恐龍化石少的原因之一。(仲永)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