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季度报告食物中毒死亡21人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胡浩)国家卫生计生委9日通报,2014年第一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9起,中毒462人,其中死亡21人。
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第一季度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减少20.8%,中毒人数减少38.8%,死亡人数增加16.7%。
通报分析食物中毒原因指出,第一季度,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主要中毒因素为亚硝酸盐、毒鼠强和甲醇。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为沙门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为食用未煮熟四季豆、草药、织纹螺及毒蘑菇。
从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分析,第一季度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均最多。其中,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5起,中毒156人,死亡4人;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3起,中毒9人,死亡5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2起,中毒41人,死亡1人;不明原因或尚未查明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3起,中毒8人,死亡5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提醒,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品污染和变质导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容易发生。各地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公共卫生的指导,开展对公众的食品安全健康宣教,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食品加工和储存方法。此外,春夏交季,各种野生植物和蘑菇将陆续进入采食期。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开展针对有毒植物和毒蘑菇鉴别及中毒后应急处理的知识宣教,提高公众识别有毒植物和毒蘑菇的能力及中毒后的自救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毒救治相关技术的培训,并做好解毒药物、检测仪器设备和标准品等方面的储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