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得了慢性肾炎怎么办

发布日期:2014-10-12 12:11:52 浏览次数:1595

近20余年来,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公众对该病的防治知识则普遍缺乏。基于此,2006年由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3月份的第2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今年的3月14日已经是第8个世界肾脏日了。 2012年我国内地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是10.8%,据此推算,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了1亿人。在如此庞大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人群中,慢性肾炎则是患病最多的严重肾脏疾病,也是慢性肾脏病防治中最重要的疾病。 什么是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指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多数慢性肾炎起病隐匿,临床上很难确定患者的发病时间,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颜面和(或)下肢水肿,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后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虽然是肉眼血尿,但血尿通常不伴有血丝、血块,一般在1~3天内肉眼血尿消失。腰痛通常不是慢性肾炎的表现,因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能诊断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的诊断 慢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尿和血液的化验检查确诊。尿常规检查表现为蛋白尿,或蛋白尿和血尿。尿常规检查是发现慢性肾炎的筛查手段,无论该项检查结果如何,是“ 轻”还是“重”,均不能依此诊断慢性肾炎。 对于表现有尿蛋白的患者,需要进行24小时尿蛋白的测定,收集患者24小时的尿液,通常为早晨7点开始,将之前留在膀胱中的尿液排尽,留取之后的全部尿液,直至次日早晨的7点,将收集到的全部尿液测量容积,一般以毫升数表示,每天正常尿量为1500毫升至2500毫升。为了使尿蛋白定量准确,希望收集到的24小时尿量在正常尿量的范围内,若患者出汗多或饮食少导致尿量减少,可增加饮水量。在充分混匀收集的尿液后,取约10毫升尿用于蛋白的测定。在24小时收集尿液时,将留取的尿液放置在阴凉处,夏天或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为防止尿中细菌过度繁殖,尿桶中可加入少量防腐剂。如果24小时尿蛋白测定蛋白总量超过1克,才高度提示患有慢性肾炎,此种情况下,需要再复查24小时尿蛋白测定。如果患者多次检查24小时尿中蛋白定量均超过1克,方可诊断慢性肾炎。 对于24小时尿蛋白测定蛋白总量超过1克的患者,若患者伴有高血压、血尿等,有助于慢性肾炎的诊断。如果24小时尿蛋白测定蛋白总量超过3.5克,表示患者已经存在大量尿蛋白,此种情况即可诊断慢性肾炎。若患者血液化验检查血浆白蛋白同时低于30克/升,即可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代表有大量蛋白尿的慢性肾炎。如果患者24小时尿蛋白测定,尿蛋白总量为0.16克至1.00克,尚不能诊断为慢性肾炎,一般诊断为无症状蛋白尿;若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检查正常,也可诊断为“隐匿性肾炎”。隐匿性肾炎有别于慢性肾炎,一般情况下,是一种预后比较好的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与肾穿刺 对于临床首次诊断慢性肾炎的患者,通常需要患者住院进行肾穿刺检查。肾穿刺是一种有一定创伤的检查方法,有些患者对此顾虑较大,担心对自己身体损伤较大,拒绝肾穿刺。肾穿刺虽是有创伤的检查方法,但一般对患者不会导致较大损伤。 肾穿刺是目前进一步确定慢性肾炎病理类型以及肾脏实际损害状况的唯一方法,也是制订治疗方案、判断患者疗效和预后转归的最重要依据。慢性肾炎病理类型一般包括:IgA肾病、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膜性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等,只有进行肾穿刺,才能确定慢性肾炎是上述病理类型中的哪一型。 具有同样临床表现的慢性肾炎患者,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病理类型,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也完全不同,如表现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可以是微小病变,也可以是膜性肾病或其他类型等。因此,对于首次诊断慢性肾炎的患者,在无肾穿刺禁忌的情况下,如孤立肾、凝血机能不良等,建议患者先进行肾穿刺,待病理诊断明确后,再进行有针对性治疗。 慢性肾炎的治疗 所有慢性肾炎患者均应接受治疗和定期到医院检查。治疗方案的制订主要依据患者的年龄、血压、24小时尿蛋白、肾功能和慢性肾炎病理类型等,其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病理类型是主要的参考依据,是决定患者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因素。 慢性肾炎患者均应该低盐饮食,尤其是大量尿蛋白、水肿明显的患者,更应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24小时氯化钠的摄入量应低于6克。患者如果24小时尿蛋白总量在1克以上时,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但可从事家务和办公室工作等。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控制血压达标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降低血压,能有效地减少尿蛋白。但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而言,血压达标的靶目标也不同,对于老年患者,血压以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为宜,避免因血压过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增多;对于中青年患者,血压应以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为好。 对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3.5克以上,肾功能血清肌酐水平在3毫克/分升以内的患者,根据肾穿刺病理不同,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同时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由于该种治疗方法副作用比较大,一定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忌患者自作主张。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数患者可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慢性肾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1~3个月到医院就诊1次;对于维持治疗或病情稳定的患者,也应3~6个月到医院就诊1次。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