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慢性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一般来讲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均有所差别。慢性肾炎是有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促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呈缓慢进行性病程。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沉渣镜检可见到红细胞,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慢性肾炎临床表现相似,但其病理类型以及病变轻重不一。根据大部分肾小球的主要病变,分为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炎、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大多数慢性肾炎患者病因不清。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迁延不愈,病程在1年以上可转入慢性肾炎。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有急性肾炎迁延而来,一般是由于免疫机制长期作用及长期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肾血管改变、系膜功能变化所引起。
以前一般认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若蛋白尿及镜下血尿持续6个月至1年以上即已转入慢性,近年来肾活检及临床资料发现,急性肾炎后尿异常及肾活检组织活动性表现在2~3年随访中逐渐消失。因此不应单以时间为界来判断区分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根据随访资料发现,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消失时肾脏中仍可有残留病变,但有时有肾小球纤维化,有时患者尿常规检查中仍发现有蛋白及红细胞,而活组织检查发现肾脏中弥漫性炎症性病变已基本消失,仅有灶性病变残留,即所谓“有缺损的愈合”。有些患者随着随访时间增长,活检中发现纤维化的肾小球有增多趋势。遇有上述情况时宜继续随访观察,注意有无发展成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性。
慢性肾炎的患者亦有急性发作倾向,每在疾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突然恶性刺激,在短期内(3~5天甚至1~2天)病情急骤恶化,这时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肉眼血尿、管型增加,明显水肿和高血压,以及肾功能恶化。经适当的处理,病情可以缓解,基本上恢复到原来水平,亦可能因此导致疾病进展,进入尿毒症期。尿毒症的症状对患者会有很大的影响,患者一定要多多注意!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