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专家解析依法防控手足口病

发布日期:2014-11-25 10:14:06 浏览次数:1597

面对传染性疾病,固然需要政府和医疗机构积极行动起来治病救人,但更主要的还是社会、家庭的主动参与,积极预防。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不是以“治病”为主导,而是以“预防”为主导。

5月7日,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手足口病候诊区等待就诊。新华社发

事件回放

从3月上旬开始,安徽省阜阳市多家医院陆续收治了以发热伴口腔、手、足、臀部皮疹为主的患儿,少数伴有脑、心、肺严重损害。3月27日,出现第一名患儿死亡。4月23日,专家确定该病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5月2日,卫生部宣布将手足口病列为法定传染病丙类。5月7日,阜阳市手足口病感染病例近5000例,其中死亡22例。

5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在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所有实验室检测都证明,引发阜阳等地疫情的EV71肠道病毒“没有发生任何变异,其基因分型仍然与往年一样。”

在安徽省阜阳市手足口病疫情蔓延的同时,北京、重庆、广东、湖北、湖南、云南等地均发现因肠道病毒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患儿,且人数不断增多。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时间令各个城市的气氛紧张起来,我国公共卫生防治体系也自SARS之后再次受到严峻挑战。5月7日和8日,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专家。

不能确定是传染病,是无法按传染病的法定程序进行报告的。

检察日报:为何因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如此“厉害”?

胡飞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博士):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疾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微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最为常见。其中,由EV71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手足口病,潜伏期较短,出现重症病例所占的比例也较大。

检察日报:过去,我国是否出现过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呢?

胡飞跃:应该是有的。2000年5月至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其中3人死亡。在死亡病例中,因为感染EV71病毒所引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检察日报:一种疾病在一定范围内大面积流行,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采取何种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胡飞跃:如果不能确定是传染病,是无法按传染病的法定程序进行报告的。但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公布)第一章第二条规定,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即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对于新型传染病,必须摸清其发病规律和危害程度等特点,查找到病原体,并符合相关条件,才可以纳入法定传染病的范畴。

检察日报:新型传染病或已知传染病发展到什么程度才能纳入法定传染病名单?

郑雪倩(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院协会维权部副主任):已知传染病是指目前已发现的,其特点是病原体明确,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人类对其已充分认知,掌握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并研究出了防范和治疗措施,可以将其纳入法律规范。

新型传染病一般是突发性的,病因不明确,人类对其认识不充分,不知道它的发生发展规律,没有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新型传染病,必须摸清其发病规律和危害程度等特点,查找到病原体,并符合相关条件,才可以纳入法定传染病的范畴。

以手足口病为例,今年以来,在中国内地,部分省份手足口病疫情较去年有所上升。6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一些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还可能上升。针对这种情况,卫生部在5月2日作出决定,将手足口病列为法定传染病丙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1991年12月公布,2004年12月修订)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一旦法定传染病发生,均应按法律规定执行,如违反规定或不执行,将受到相应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检察日报:法定传染病和非法定传染病,在处理和应对上有何不同?

郑雪倩:法定传染病是指人们对已知传染性疾病中,可以对人类造成重度伤害,或可能引发大面积流行,造成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的传染病。国家需借助政府公权力对其进行防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规范对这类传染病的防治,以保证能够有效治疗和严密监控这类疾病的发生及后续发展,避免疫情扩大。

目前,我国参照国际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37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规定了监督、监测、治疗、预防、管理措施。一旦法定传染病发生,均应按法律规定执行,如违反规定或不执行,将受到相应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未列入法定传染病但有传染病“嫌疑”的,应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并按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决定执行,也可参照《传染病防治法》执行。

5月2日23∶30分,卫生部紧急发布《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并决定从当天起,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丙类进行管理。卫生部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5月公布)的有关规定,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检察日报:上报和处理程序有什么区别?

郑雪倩:从上报程序上看,法定传染病发现一例就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1年12月公布)的规定逐级上报;而非法定传染病,如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可能产生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时,必须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上报程序。

从应急处理程序上看,法定传染病未影响公共卫生安全时,只适用《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当法定传染病达到足以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时,同时适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相关规定。非法定传染病达到足以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时,适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疫情通报主体是卫生部,必要时可授权有关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

检察日报:阜阳市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卫生部门立刻派专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科学检测,法律对此有何规定?

郑雪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11月发布)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2月施行)规定了实验室检测的具体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在地方专业机构的配合下,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分送省级和国家应急处理功能网络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

检察日报:法律就检测时间有无具体要求?

郑雪倩:在医院,一般的检验项目得出检测结果是有时间规定的,但这仅限于成熟的检验项目。对于探索和研究项目,没有明确时间规定。但面对传染病的流行,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无误的条件下,检测时间当然是越短越好。

检察日报:向公众公布疫情的时间有规定吗?

郑雪倩:《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根据相关规定,疫情通报主体是卫生部,必要时可授权有关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向公众公布疫情的时间为“及时通报”,并没有规定是一天还是两天,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疫情波及范围、强度和发展趋势来决定采取通报的形式和时间。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不是以“治病”为主导,而是以“预防”为主导。

检察日报:应当说,自2003年暴发SARS后,我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了一定经验,此次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带来什么启示,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什么挑战?

郑雪倩:此次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表明我们的医务人员敏感性尚不够。医务人员应改变观念,增加新知识,注意疾病的新动向,在诊治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报告,启动预案,提早防治。

其次,实验室技术培训、设施、设备的支持及科研的开展对疫情控制也非常重要。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缩短检测时间,准确地寻找到致病原因,就能争取时间遏制疫情传播。

第三,面对传染性疾病,固然需要政府和医疗机构积极行动起来治病救人,但更主要的还是社会、家庭的主动参与,积极预防。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不是以“治病”为主导,而是以“预防”为主导。

经过SARS事件,不论是在社会动员、信息公开、医疗资源的配置上,还是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反应速度以及处置能力都有了长足进步。但此次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诸如如何更好地落实法律规定的发现疫情逐级上报程序、政府有关部门的应对速度、医疗机构的反应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7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