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全家一起行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董丽娟介绍,手足口病多发于春夏季,常见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病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7至10天可自愈。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能会危及心、脑、肺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并发症。
董丽娟强调,成人一般不会发病,但也会被病毒感染,成为隐性感染者,传播病毒。比如成人感染病毒后接触家具、碗筷、被褥等,会将病毒传染给接触同样物品的儿童。一部分自身抵抗力较强的儿童在感染病毒后,也可能不发病。所以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全家一起行动,不仅儿童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也要注意。
董丽娟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家庭和幼儿园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大人和孩子在饭前便后和外出后要用肥皂、洗手液洗手,居室要注意通风,勤晒衣被。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并注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一旦孩子生病出现发烧或出现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医。
另外,据河北医科大学郭双庚教授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一些新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颗粒,对引起手足口病和易导致重症的肠道71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适当选择服用一些中成药予以预防。但是需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建议三岁以下儿童每次用量为成人用量的1/4、3-7岁儿童每次用量为成人用量的1/3、7-12岁儿童每次用量为成人用量的1/2。具体用量请在就医后,严格遵循医嘱。(人民网记者刘婧婷)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