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报告手足口病30433例 重症病例目前已超过千例
“刚开始嘴里面起小疙瘩,还以为是上火,也没在意。”昨天下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发热门诊,来自新密的王老太太抱着1岁的孙女,一直自责地掉泪。她说,后来孙女高烧40.5℃,送到当地医院才知道是手足口病,治了三天,现在体温已降下来了,于是赶紧转到郑州市儿童医院。“从3月底到现在,患手足口病的孩子明显多了起来。”郑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刘俊玲说,进入3月至今,最多一天达200多个。轻症的拿药回家治,稍重的在门诊输液,更重的就收治入院,如今医院30多张病床和重症监护室10多张床全住满了。“正是由于手足口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过去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玮说,今年,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河南省将手足口病防治作为2010年卫生工作的重点来抓,“我们还建立了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据介绍,截至4月23日,全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0433例,居全国第3位。总体疫情已经开始平缓,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报告病例降低24.5%,报告死亡病例下降53.9%。但由于筛查主动及时,重症病例发现较早较多,目前已超过千例,救治任务繁重。目前,对于报告病例较多、救治任务重的市、县,省卫生厅已调派省级专家长期进驻,加强技术支援,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既然是关注的重点,为什么仍有一些地方手足口病高发?对此,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也提到,措施不力,流于形式,是一些地方手足口病高发的主要根源。“由于各地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开展很不平衡。”该负责人指出,有的地方公共卫生责任意识淡薄,各项防控措施或落实不到位,或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托幼机构或重点场所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不少地方的疾控中心“重医轻防”思想比较突出,“以医养防”现象还比较普遍,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创收上,没有真正担负起疾病防控的重任。同时,一些基层单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比较薄弱,专业技术力量不足,承担不了政府赋予的疾病控制职责。另外,全省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疫情监测不规范,网络直报质量不高,暴发疫情处置不稳妥等现象。
“措施不力,流于形式”导致一些地方手足口病高发,对此,黄玮特别强调,各地要充分认识手足口病等春夏季高发传染病的危害性,认识当前防控形势的严峻性,以及防控疾病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另外,各地要把防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周密部署,群防群控。“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亲自抓”。同时,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要集中精力具体抓,卫生行政部门还要主动与宣传、教育、财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络,抓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全省认真总结了过去两年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经验。”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说,目前通过健全机制、全员培训、实战演练、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防治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医疗救治体系方面,去年以来共投入1.97亿元,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儿童重病监护病房,完善了小儿传染病救治体系。
在技术保障方面,省卫生部门完成了各级各类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对重症病例的识别能力、救治能力、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消杀和实验室检测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同时还建立了省级专家巡诊、会诊制度,指导患儿和家长做好防护隔离,指导疫点、疫区进行消毒处理。
对于疫情控制方面,省卫生厅要求各地要坚持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和每日、每周疫情分析制度,同时还要坚持预检分诊、首诊负责、定点救治、重症集中救治和省级专家巡回指导制度。“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高了重症病人发现率和救治成功率”。此外,根据疫情分布区域、发病特点,全省建立了5个监测点,开展血清学监测及健康人群带毒调查等研究工作。
对于如何防控,黄玮说,要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疫情变化,科学研判疫情,及早采取措施,“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暴发苗头或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要立即启动相关预案”。
要坚持托幼机构、小学的晨检制度、疫情监测报告制度、环境卫生消杀制度,培养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
“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减少发病,及时发现重症病例,尽力减少死亡。”这是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提出的今年的防控目标。
专家提醒,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开展教工的手足口病宣传教育,了解掌握相关知识,要加强学校卫生,加强教室、宿舍的通风和厕所消毒。对于社区和村医,也要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一定要让孩子用肥皂洗手,并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尿布,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吃熟食多喝开水,要勤晒衣被,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烧,或心率加快、精神不好、呕吐等症状,那么有可能就是重症早期症状,一定要抓紧时间就医。”郑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刘俊玲特别提醒。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