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季节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当前,正值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市疾控中心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专家提醒,防控手足口病要特别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危重甚至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一般5至7月为发病高峰。
市疾控中心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认真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和日常的消毒制度。对医疗机构加强儿科、急诊和手足口病区等重点区域的防控督导,严防手足口病在医院内出现交叉感染。加强手足口病主动搜索,采集普通病例、重症病例、聚集性病例标本,为及时掌握病原学变化情况提供依据。督促定点医院设置手足口病专门诊室,建设并开放规范的发热门诊,规范并落实重症病例会诊、转诊和救治的流程和路径。
当前我市手足口病病例的主体是农村地区散居婴幼儿。市疾控中心在高发区广泛宣讲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重症早期识别指征,培养患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医疗机构在病人就诊时,将重症病例早期症状识别提示附于病历本中,并向家长适当讲解。
鉴于手足口病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可传染、成人携带毒但不发病等特点,全市医疗机构严格实行住院治疗病例的“一人一陪护,谢绝探视”制度。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对居家治疗病例,全市统一要求: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下,居家治疗的前3天由村医每日上门访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日浏览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网络,将本辖区内患者基本情况告知相应的村医生,由村医生到患儿居住地进行面访。
专家提醒,防控手足口病要特别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