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手足口病进入高峰 3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手足口病媒体沟通会”。吕晓红 摄
长城网4月20日讯(吕晓红)记者从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召开的“防控手足口病媒体沟通会”获悉,2012年河北省手足口病发病例数较2011年同期略有上升,以中南部地区为主,从4月中旬进入上升期,以5岁以下农村的散居儿童为主,尤以3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托幼单位是手足口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场所。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治所专家刘京生介绍,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病毒型分别为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健康携带者),病原体通过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手帕、毛巾、水杯、玩具等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主要症状为发热、手部、足部、口腔粘膜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或出现口腔溃疡。
刘京生表示,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丙类传染病,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发病无地区性,手足口病症状较轻者,一般经过7天常可自愈。少数重症病人(年龄小、发热高)容易引起并发症(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特别是肠道病毒71型,除引起手足口病外,还可引起无菌性脑炎、脑膜脑炎等多种严重疾病。
刘京生说,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疫苗,防控难度较大,大量调查证实,托幼单位儿童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后,37%儿童可能发病,所以手足口病的预防尤为重要。他建议,5岁以下儿童家长及监护人要注意儿童的健康情况,发现儿童有不适症状及早就医;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机构,要做好晨午检,注意儿童的体温、口腔和手,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儿童餐具、玩具、床上用品及便器等及时消毒,防止暴发流行;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