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关键在于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
新华网云南频道5月24日电(记者 浦超)记者从云南省健康教育所了解到,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孩子手的卫生。
据介绍,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其中主要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月至7月为高发期,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容易感染,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为完善,成人感染一般不会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保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有关人士介绍,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但只要注意手的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应及早告诉老师,防止传染其他孩子。并且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应在家庭隔离治疗,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送幼儿园。一般普通病例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隔离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家长必须要密切注意孩子病情的变化,一旦孩子出现高热不退、呕吐、头痛、易惊、四肢抖动、烦躁、昏睡、神志不清、抽风、呼吸快、低头困难等症状,说明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