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春季高发 九江全面部署手足口病防控

发布日期:2014-11-29 01:45:31 浏览次数:1595

大江网九江讯 孔颖 报道:当前正值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自今年2月份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病例呈现明显增多趋势。截至3月30日,我市各地均有少量手足口病病例报告,但无重症病例,也无死亡病例。

由于我市地处三省交界处,是交通枢纽,又是旅游城市,人口流动频繁,人群较为集中,同时,随着天气转暖,疫情处于上升期,给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今年我市在总结去年防控手足口病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了动员力度,于3月23日、30日召开了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就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从预防、救治、宣教等方面对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要求和措施;完善市级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救治专家指导组,举办了城区病控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在市三医院对市直定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进行了培训,15个县区和市直医疗机构都利用卫生部制定的学习光盘对疾控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建和开展了市级PCR(病毒扩增)实验室手足口病病原学诊断工作;强化疫情处置和监测,派出专家组深入到浔阳区、彭泽县、瑞昌市处置手足口病散发疫情,每日通过疫情报告监测系统监测手足口病疫情;加大督导力度,组织了相关专家到市三医院、市委幼儿园现场协调、指导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并抽调专家成立四个督导组,对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强化部门协作,与教育、宣传部门建立手足口病联防联控机制,实现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以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初期症状如下:患儿感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当家长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