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也有COSPLAY
金陵晚报记者 朱菁菁
如今一听“手足口病”,家长们都如临大敌。一般来说,手足口病夏季高发,但21℃左右的气温都是手足口病高发的时期,所以最近小患者也不少见。
可随着秋冬来临,各式各样的呼吸道传染病开始高发,此时,许多家长面前都出现了一个新课题:疾病们玩起了COSPLAY(角色扮演),该如何分辨麻疹、水痘还是手足口?年轻家长们纷纷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南京市儿童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胡静告诉记者,在临床,水痘、麻疹、丘疹性荨麻疹、口腔溃疡还有疱疹性咽峡炎,看起来都和手足口病颇有相似之处,让家长们紧张万分;特别是疱疹性咽峡炎,更要和手足口病区分清楚。让我们赶紧来看看这个吧。
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
可能是一种病毒引起
“许多家长一见到嘴里有泡,就以为得了手足口病,因此万分恐慌。不过在夏秋季节,更多见的其实是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胡静告诉记者。
疱疹性咽峡炎以3至5岁幼儿多见,它也会表现为口中疱疹,所以和手足口病特别像;而且它也可以通过手、口接触传染。但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比手足口病小得多,而且孩子的疱疹仅限于口腔,手和脚心都没有疱疹,一般就不会是手足口病,所以不必过分恐慌。
胡静说,其实疱疹性咽峡炎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感冒,一般每100个感冒患者中,就有5至10个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并不算罕见。而且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也就是说,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但要注意的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和手足口病的病毒,可能是同一种——柯萨奇病毒。只是前者病情程度较轻,如果患者体质太差、免疫力不足,病情加重后也可能引起手、足部出疹,这时,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就成为了手足口病患者,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并积极给予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水痘VS手足口病
疹子分布特点正相反
虽然水痘和手足口病患儿都会出现发烧现象,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大区别。
胡静告诉记者,首先这两者的分布特点就是完全相反。“水痘疱疹是全身性的,而且有向心性,也就是说躯干多、四肢少,最密集的部位一般是前胸后背这类区域;手足口病正好反着来,它的出疹特点是离心性,四肢多而躯干少,手、足、口三个区域最突出。所以家长只要一比照心里就有数。”
此外,在水痘出疹中还有一个独特的“四世同堂”现象,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患儿身上,可能水痘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4种情况同时存在,看起来可能有点吓人。而手足口病的疹子要“单纯”多了,要么就是出丘疹,要么就是恢复期的疹子,不会鱼龙混杂。
不过,无论是手足口病还是水痘,都属于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水痘如果病情严重,也会引起脑炎、肺炎,但风险相对少一点罢了。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况,家长都要带孩子及时就医才行。
两种“麻疹”VS手足口病
“痒不痒”很重要
麻疹现在比较少见了,但依旧时不时会出现这样的患儿,而麻疹的出疹特点也和手足口病不同。
胡静说,麻疹一般是在患儿发热3-4天后,伴随热高峰出疹,顺序通常是从头面部-四肢-躯干-手心脚心,这和手足口病的顺序显然不同。另外现在还有一种常见的毛病,叫做丘疹性荨麻疹。这其实是过敏引起的,外在表现看起来很像手足口病,但患病时间很长,更重要的是它会发痒,而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却不痛不痒。麻疹和丘疹性荨麻疹的预后都比较好,家长们也不用太紧张。
此外还有一些单纯的口腔溃疡小患者,也会让家长们很担心。口腔溃疡的诱因挺多,病毒感染也是其中一条,不过单纯的口腔溃疡肯定不会伴随手、足出疹,也不会发热,所以家长们只要稍微比对,就可以和手足口病区分开来。
■延伸
不论防手足口病还是其他病
家长都需要这么做
1、儿童应远离感染源,勤洗手、勤消毒,室内多通风,注意保暖,切断感染途径。
2、补充营养,适量摄入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
3、如果孩子出现手足口病或者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要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他人。在饮食上,多吃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食品,还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