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手足口病进入发病流行期 专家提醒注意预防
记者昨日从省疾控部门了解到,每年4至7月是手足口病流行期,且从上周开始云南省持续高温天气,全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疾控专家提醒,当前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学生家长以及托幼机构、小学老师要注意预防手足口病。
省疾控中心急传科副科长伏晓庆介绍,从今年1月至3月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的监测数据来看,前3月全省手足口病发病率、死亡率和重症率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进入4月份以来,手足口病发病数明显增多,表明当前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发病情况呈现散发趋势,该病的病源主要以肠道病毒71型(又称为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又称为Cox A16)为主。伏晓庆透露,目前我国研制的主要预防EV71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已进入3期临床实验阶段,年内有望投入市场。
“随着气温的回暖,病毒、细菌也开始变得活跃,同时,人们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使得受感染的几率增加。且春夏之际气温变化快,免疫力较差的人群很容易被疾病侵犯。”伏晓庆介绍,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溃疡,疼痛明显。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疾控专家提醒,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场所。今年防控的重点是通过组织开展全人群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干预活动,动员公众广泛开展以洗手和消毒为主的健康行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同时,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手足口病治疗和转诊流程管理,杜绝因转诊不及时或滞留患儿而延误患儿救治的情况发生,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救治能力,特别是早期识别和救治重症病例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由于手足口病初期的临床表现跟普通的感冒发烧相似,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5岁以下儿童发热,并伴有手、足、口、臀其中任一部位有皮疹者,均应警惕手足口病,家长要随时关注小孩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就诊。同时,家里有孩子的成人应该特别注意自身的卫生,以免隐性感染病毒而传染给孩子。(昆明日报 记者廖晶蓉 张晓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