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时机体的基本变化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和渗透压降低。由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较高,水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使细胞外液更加减少,细胞内液增多,因而有发生细胞水肿的倾向;由于血液浓缩,血浆蛋白浓度增加,细胞间液被重吸收进入血管内的量增多,这虽有补充血容量的作用,但是使细胞间液的减少更加明显,患者有明显的脱水貌。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表现为:
(1) 易出现循环障碍甚至休克:其机制为 ① 低渗性脱水在原发病因作用下,体液大量丢失。 ② 体液向细胞内转移,使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 ③ 细胞外液低渗抑制 ADH 分泌,使尿量增加或不减少。由于上述三方面原因,使血容量明显减少,很易引起循环功能障碍,发生休克(静脉塌陷、血压降低、脉搏细速、神志异常、尿量减少,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等)。
(2) 脱水体征明显:低渗性脱水时体液减少最明显的部位是细胞间液,因此患者较早出现皮肤弹性降低,眼窝下陷等体征(脱水貌)。在婴幼儿由于中毒性消化不良发生低渗性脱水时,可有“三凹”体征,即囟门凹陷、眼窝凹陷和舟状腹。
(3) 其它表现:低渗性脱水按失钠程度分成轻、中、重度三类。轻度低渗性脱水,血容量未明显减少,因细胞外液渗透压低, ADH 分泌减少,故尿量无明显降低;当血容量明显降低时,尽管细胞外液渗透压低, ADH 分泌以“血容量优先”原则可明显增加,使肾脏重吸收水增多,故出现明显少尿。低血容量所致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 RAAS )激活和血钠降低,都可使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增加,因而除了由肾性原因而失钠者(尿钠可大于 20mmol/L )之外,一般地说,低渗性脱水时尿钠量很少(尿钠小于 10mmol/L )或无。低渗性脱水早期可无口渴(细胞外液低渗),中、后期当血管紧张素 II ( AGT II )水平增高时,患者也会有口渴。重症低渗性脱水有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这与休克、酸中毒、脑细胞水肿引起的中枢机能障碍有关。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