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腫瘤 胃癌
初期沒有 顯著的自覺症狀,極易被忽略,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即一般人所謂的消化不良,肚子不大
舒服或是上腹疼痛,輕微的噁心、反胃、胃口不好、胃灼熱感、腹脹、打嗝,對飲食的嗜好改變,全身倦怠或者是下痢等,通常大家都不太注意這些症狀,或隨便服一下胃藥症狀就減輕了。若感覺持續兩個星期以上,就應去請教專科的醫師,作進一步檢查。大多數病人到醫院求診時,多半因胃口奇差,體重下降,
嚴重貧血,腹部摸到腫塊,甚至到了胃幽門 阻塞吃下東西就吐時,才找醫師,這時癌 胞多半已深入胃部的肌肉層、漿膜層,甚至轉移,病情已十分嚴重。
胃癌生長的部位不同,所呈現的症狀也不一致,如果長在胃的入口處賁門,進食時,會有堵塞的感覺,嚴重時造成吞嚥困難;若生長在胃的出口處幽門,最先出現的症狀是上腹部飽脹或不適的感覺。有時胃潰瘍的症狀與胃癌相似,良性的胃潰瘍本身不會變成胃癌,若胃潰瘍經過內科藥物澈底治療四週以上仍無進步,應考慮惡性胃潰瘍,需接受手術治療。根據醫學統計,胃癌細胞形成到臨床出現症狀約長達20個月,而從有臨床症狀到請教醫師作正確的診斷,多半延誤6~8個月。臨床上,可發現貧血,糞便檢查可呈潛血反應,若觸診發現腹部腫塊,腹水、黃疸、頸部淋巴腺腫大或直腸周圍有結節狀硬塊,均表示晚期轉移的現象,極少數胃癌患者合併有皮膚肌炎,黑色棘皮病、神經肌肉病變、低血糖症或多發性皮脂漏性角化病等。
診斷與治療
診斷主要依據下列方法:
口服鋇劑上消化X光攝影及透視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
西醫基本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將腫瘤及其周圍組織及淋巴腺切除,需要靠著早期的診斷儘早接受手術。
中醫辨證論治:
早期胃癌患者無明顯症狀。中醫辨證分型如下:
證型
症狀
治則
方藥
肝胃不和型
胃脘脹滿,時時隱痛,串及兩脅,呃逆嘔吐,脈沉或弦細,舌質淡紅,苔薄白。
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逍遙散、參赭培氣湯
胃熱傷陰型
胃內灼熱,口乾欲飲,胃脘嘈雜,食後脘痛,五心煩熱,大便乾燥,食慾不振,脈弦細數,舌紅少苔或苔黃少津。
清熱養陰
麥門冬湯、竹葉石膏湯
瘀毒內阻型
胃脘刺痛,心下痞硬,壓痛刺痛,吐血便血,皮膚甲錯,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沉細澀。
解毒袪瘀,活血止痛
失笑散、膈下逐瘀湯
痰濕凝結型
胸悶膈滿,面黃虛胖,嘔吐痰涎,腹脹便溏,痰核累累,舌淡白苔黃膩。
健脾燥濕,化痰散結
開鬱二陳湯
脾胃虛寒型
胃脘隱痛,喜按喜溫,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晃白,神疲肢冷,便溏浮腫,舌淡胖,苔白滑潤,脈沉緩或沉細。
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理中湯
氣血雙虧型
全身乏力,心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虛煩不寐,自汗盜汗,甚至陰陽兩虛,脈沉細無力,舌淡苔薄。
補氣養血
十全大補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