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23岁2米高男子体重不足百斤 患重度肺结核
在银川,就有这样一个小伙儿,今年23岁,患有重度肺结核,因家庭贫困,治疗时断时续,严重的感染,他的呼吸也已经很困难了。
他叫石德铭,刚出生便被亲生父母遗弃,后被刘敏及其丈夫收养并照料长大,但因一直未办理相关领养手续,石德铭一直是“黑户”,小学、初中都是找人才勉强入学的,至于高考、工作,对于石德铭而言,更是一种奢望。去年,本报报道了他的事情,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他终于有了户口和身份证,喜欢平面设计的他,还憧憬着将兴趣发展成职业。
9月27日上午,石德铭的妈妈刘敏哽咽着拨通记者的电话:“帮帮我吧,我的孩子情况很不好,已经有点儿昏迷了,我很怕他挺不过来。”
来到西桥北巷一栋老旧的住宅楼里时,屋子里除了制氧机一吸一放规律的排气声,间或还伴着几声气若游丝的咳嗽声,这就是他们的家。
顺着刘敏的指引,记者见到了躺在床上的石德铭,纤细的胳膊和腿,差不多粗细——都只剩下了皮包骨头。侧躺时,后背的脊椎骨,一节一节地撑着皮肤,突兀而又整齐地排列着。
闭着眼睛的他,似乎想用力大口呼吸,却又无法将胸腔扩展开,只能疲累而又努力地吸着氧气,床边还放着与他身体相连的引流管。
刘敏介绍,之前,石德铭就一直咳嗽,由于顾忌家庭开支,一直没去医院检查,只是当成感冒在治。
9月9日,是石德铭23岁的生日,谁料这天晚上,他被紧急送进了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最终被确诊为右侧大量气胸,双侧肺大泡,左侧支气管扩张并感染,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还有活动性肺结核,即具有传染性。经过6天的治疗,转入银川市第四人民医院继续接受治疗。22日,由于经济极其拮据,刘敏强行带着儿子出院。原以为有免费药物维持,在家里慢慢养着,会好起来,但疾病似乎没打算就此放手。
9月27日上午,孩子的病情又有了反复。求助无门的她,拨打了本报记者的电话。在记者的协助下,刘敏再次将孩子送入银川市第四人民医院救治。
听到母亲打电话送他去医院,身高2米的石德铭在床上嘤嘤地啜泣起来,不时地咳嗽两声。刘敏赶紧劝儿子:“别哭了,我们想办法接着给你治,一定能治好,等你好了,一定要好好地回报社会,去帮助你能帮助的人,就像别人帮助你一样。”
9月28日,记者在市四医院见到了呼吸一科主任医生徐麟。当记者提出了解石德铭的情况时,一旁的一位护士听到石德铭的名字,说:“他啊,耽搁了,现在肺组织破坏得很厉害,烂得一塌糊涂。”
徐麟告诉记者,石德铭入院时,由肺结核引起的右侧液气胸,胸腔内大量积液、积气,右肺无法扩张,医院当即下了病危通知书,经过几天的治疗,肺功能有所恢复,肺组织部分复张,情况渐趋稳定,可家属强行出院了,出院时身上还插着用于胸腔排气的胸腔引流管,按照规定是不允许出院的,可又不能强留。这次入院,他依旧是收治的病人中较重的一个。如果有医保,是可以报销相当一部分医药费的,他就可以有更好的治疗,可惜他没有。
1
2
下一页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