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哮喘的八字方针
2000年全国调查证实,儿童哮喘患病率约为3%%—5%%,其中小于6岁的儿童占84.8%。
哮喘有遗传倾向性,起病年龄越小遗传倾向越明显。国内资料显示:62.3%的患儿有过敏史,其一、二级亲属1/4也有过敏史,31.4%的患儿一、二级亲属有哮喘史。急性呼吸道感染与哮喘关系密切,尤其是小于3岁的小儿。病毒、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比细菌感染更为多见。吸入尘螨、花粉、真菌、棉絮、羽毛、兽毛,接触灰尘、烟、油漆、化妆品、毛料、化工原料等均可诱发哮喘。气温突变、寒冷、潮湿、空气污染、精神紧张、持续剧烈的运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心得安、利血平等也可成为诱发哮喘的因素。家长和孩子应避免一切可疑的或已知的过敏的诱因,包括避开可疑过敏或已知过敏的物品或食品,小婴儿尽量实行母乳喂养,具有过敏体质的小孩食用鸡蛋、鱼、虾类食物引起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表现时,应避免再度食用。有些小孩对某种环境过敏,比如在自己家发生哮喘,离开家就不喘,应注意在居室内寻找原因。平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气良好。避免室内抽烟及喷洒消毒剂、杀虫剂及空气清新剂。不要养宠物,新近装修的房屋及低层潮湿的居住环境均不适合哮喘患儿。如果实在找不到致敏原,可考虑更换生活环境。另外,平时应注意随气温变化而增减衣服,以防受凉感冒,并避免过于疲劳和剧烈运动。
在哮喘发作时,家长要镇静,给予患儿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使患儿克服焦虑不安,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为精神因素在哮喘治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哮喘严重发作时,呼吸困难较重,应先在家里吸入β2受体药物后立即去医院。途中不宜背送,因患儿处于极度缺氧状态,为缓解体内器官缺氧,呼吸肌必须最大限度地工作以吸入更多的氧及排出二氧化碳。如果背送患儿,正好压迫了患儿的胸腹部,限制其呼吸运动,加重机体缺氧。这一点值得家长注意。
当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住院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包括吸入和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如喘乐宁、特布他林、安通克等。泼尼松、氨茶碱之类的老药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仍经常静脉应用。多数患儿经积极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一般来说,孩子在哮喘急性发作缓解后,仍需要在家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除口服药物、脱敏治疗外,目前较常采用的方法还是根据峰流速仪监测PEF变异率来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必可酮、辅舒酮等。吸入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哮喘的基本治疗方法,该法简化为“八字方针”:摇(匀)、开(盖)、呼(气)、按(压)、吸(药)、屏(气)、吐(气)、漱(口)。小婴儿不能自行吸入,需在雾化器上加用贮雾罐。按照上述正确方法吸药半年至两年,许多患儿可以控制哮喘,直至完全康复。湘雅医院儿科
曹励之
(责编:刘佩君
作者:曹励之)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