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刘春涛谈哮喘正确的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19 08:59:15 浏览次数:1600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春涛教授。首先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林教授,有资料显示全球的哮喘率是呈现上升的一个态势,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林江涛:从全球来看的话,哮喘的发病率还是有一个明显增加的趋势,目前看的话在一些发达国家,像英国、澳大利亚或者北美的一些国家,它的患病率甚至高达20%到40%,我们国家在全球来看是一个低患病率的国家,虽然低患病率的国家,但是从我们国家历史上几次调查的结果对比来看,我们国家的近十年中,哮喘的患病率大约增加了一倍,中国哮喘联盟在2001年到2012年做了哮喘患病率以及发病的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与十年前的资料比较,患病率大约增加了一倍,中国虽然是一个低患病率的国家,但是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大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那就意味着我们国家有绝对的哮喘患病人数,目前从我们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根据我们人口普查的这个人口…率来推算,我们国家有三千万哮喘患者,三千万大约占了全球的十分之一,那也就是说我们全球占了人口的五分之一,哮喘的患病人数大约占了全球的十分之一。那也就是说中国的发病人数还是占非常高的一个比例。

主持人:刚才在节目开始前,我们跟林教授聊,为什么这个主题连续八年确定为哮喘是能够控制的,您也说控制不好,那这个控制率是什么样的呢?

林江涛:在我们国家有很多次调查的结果,在最近的十年,很多的调查结果都显示,我们哮喘的控制率大约在3%或者3%以下,一些大的城市,经过我们推广哮喘的…治疗,哮喘还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整体的控制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主持人:病人从一个被动角度来变成一个主动预防的角度。

刘春涛:在哮喘的治疗和管理中,医生和患者之间是一个长期伙伴关系,而不是医生天天说怎么样,而是病人要知道该怎么样。

主持人:其实预防是很重要的,中国哮喘联盟近年来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也想了解一下,我们中国哮喘联盟是不是与全球的很多哮喘组织、机构也有过这样的一些合作,或者一起努力过。

林江涛:中国哮喘联盟是一个全国性的哮喘防治机构,这些年也开展了很多的工作,紧紧地围绕着自己的一些工作任务开展相应的工作,第一条要推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第二加强医生的教育和培训,第三项普及公众的哮喘防治知识,第四项开展一些协作性研究,第五项带头抵制一些不正规的宣传。围绕这些任务我们开展了很多的工作,主持人特别提到的我们和国际组织、机构进行过哪些合作,近些年来我们跟全球的哮喘防治创业委员会进行了合作,连续几年在中国做了医生的培训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是我们哮喘专科医生的培训。另外,今年也跟欧洲的临床免疫学会进行了合作,主要是进一步的培养培训我们的脱敏治疗的专科医生,今年第一轮的两期已经举行过了,今年下半年还会举行第二轮的两期的培训活动。

主持人:好,谢谢林教授给我们带来的介绍,刚才您说到一点一是普及我们哮喘知识,其实在我们老百姓常见的慢性病当中,我们在近些年随着我们经济生活的一些不断的改变,我们开始重视这些慢性病了,但是这种重视程度有时候还存在着一种盲从性盲目性,认识不够那么准确,关于哮喘病我们普通百姓来说,在生活中有哪些注意呢,我们平时应该注意到哪些呢?

林江涛:我想首先一点还是改变我们对这个疾病的一些观念,从而提高我们患者或者公众对这个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认知上讲我想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或者最迫切的,让我们患者或者公众认识到这是一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不是简单的推广一个概念,既然是慢性疾病,就有产生慢性疾病的基础,这个病的基础就是存在慢性的气道炎症,以及相关的气道的异常增高的反应性,从而控制了气道炎症,有效降低了气道的高反应性,才能使哮喘得到长期良好的控制。实际上这一点让我们患者接受这是一种慢性疾病,应该接受这个疾病长期的维持治疗,这在认识上是很大的一个转变。因为我们的病人知道的误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哮喘加重或者发作的时候找医生看病用药。发作消失以后就把药停止了,这些病人就反复发作。

主持人:让我们觉得哮喘这个病很难治愈,在我们的观念中有一个固有的印象形成。实际上我们应该长期坚持治疗,并不是说有反应的时候才去进行治疗,在国际上关于哮喘有很多大型的临床研究,林教授在这方面很有研究,我们知道在一些国际会议上也介绍过相关的调查数据,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

林江涛:这些年在中国哮喘联盟的组织下也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性的研究,我想最值得提的就是我们国家关于哮喘的患病率,这个调查分布在我们全国的七个大区,按我们地理来分布分了七个大区,涉及到八个省市,一共调查了16万人口,这16万人口的调查我们采用了入口的调查,面对面的问卷进行的,这样的话从而发现了我们的哮喘患者,去医院做呼吸确诊,这个调查结果实际上最后得到最重要的数字是我们全国哮喘患病率的数字,现在看哮喘的患病率在5岁以上的人口是1.24%。

主持人:1.24%是怎么样的数字?

林江涛:这个数字在全球是低的,但是与历史上的调查结果比较大约增高了100%以上。就是增高了一倍以上。那就是说其实我们哮喘这个病还是在明显的增加,从这个调查很多其他重要结果的发现,有一个结果也是特别值得提的,像我们流调发现了很多新诊断的哮喘患者,就是以前从来没有被诊断过,这个比例大约占了25%,就是四分之一,就是说我们在流调发现的哮喘病人有1/4从来没有诊断过哮喘,那就说明哮喘这个病在诊断上已经被低估了。

主持人:我们原来没有发现的。

林江涛:他不知道他自己患有哮喘。没有被诊断过哮喘,那就谈不上很充分的治疗。另外还有一些结果,包括哮喘的控制水平,它的疾病负担这些数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结果我们发现了在我们国家哮喘发病的一些相关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了先天遗传相关的,遗传本身相关的,比如说亲代里面的直系亲属,如果有过敏性哮喘、有鼻炎等等疾病的,他患哮喘的危险性会增加,所以后天的环境因素里面,饲养宠物患病率也是增加的,如果自己合并一些其他的过敏性疾病,像过敏性鼻炎哮喘发病率也是增加的,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保护性的因素,比如说他在婴幼儿时期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以很好的降低哮喘患病率。这个结果我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你介绍的导致哮喘的因素当中,在我们调查当中哪种因素占的比例比较大的?

林江涛:在目前来看,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因素的影响都会增加哮喘的发病,但有些因素目前是研究的证据比较充分,跟哮喘的发病率有关。

主持人:比较充分是哪些因素呢?

林江涛:比如说自己合并一些过敏性疾病,像过敏性鼻炎哮喘发病率是增加的,像家里饲养宠物改变环境了,可能也增加哮喘的发病等等。

主持人:可以看出我们哮喘的控制低是现在的一个现状,作为专家两位如何看待哮喘控制率低这个问题,我们怎么样通过一些改变,改变哪些方面的问题是解决控制低的棘手的问题?

刘春涛:像刚才谈到的,林教授已经介绍了我们中国疾病的调查,我们几个大区哮喘的控制水平是3%左右应该说和全球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我看了其他的一些资料,在我们亚洲国家普遍的水平都是偏低,但是有的国家好一点,像新加坡、台湾地区高一点,但是很多亚洲国家比较低。我想这个当中至少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病人的因素,一个是我们医生的因素。病人的因素那就是在病人对哮喘的认知上面存在很多的误区,包括刚才林教授谈到的,哮喘是一个慢性病,但是很多人不这样认为,到医院打针吃药很正常,但是平时有一点小毛病不重视,非要搞到不行了去医院了才重视,每次看到我们给他做了一点交流一点教育他说这个以后一定要重视,回去就忘掉了,所以老是反动政府,所以哮喘是一个慢性病没有一个牢固的概念,或者没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一个长期治疗的准备或者需求。

主持人:要打一个持久战,没有这样一个意识存在。

刘春涛:这个观念可能差别很大。包括病人还有其他的一些,我们感觉到特别是在基层的很多病人,所以说现在资讯来源很多,但是对哮喘的很多获得的一些知识我们感觉到是非常片面的或者完全是错误的。

主持人:对哮喘大家有没有一些误区。

刘春涛:最常见的误区是什么呢?因为哮喘的一个基础就是吸入激素,我们作为医生都非常情况吸入激素还是非常安全的,不管是对儿童还是对成年人,包括对妊娠的妇女,如果我们认为必须需要都可以吸入,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在我们医生的推荐下应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病人只要看到有激素就紧张

主持人:那就很警惕起来,好像病得不行了才能用激素。

刘春涛:第二个不用激素,他用报纸上的偏方或者秘方,但是里面有没有激素呢?多半是有激素的,但是他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没有副作用的,所以在治疗上头也有很多的认识上的误区,另外一个我们医生觉得这个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的,对病人的哮喘的管理需要我们遗患互动,有一个长期比较稳定的稳固的伙伴的或者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要是医生要做一个长期的患者的教育,但是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医生因为确实医疗工作非常的繁忙,压力非常得大,这个方面是需要加强的,中国哮喘联盟做了这么多年,每年很多次的培训,应该说就我知道的几乎是县级以上的医生都做过相应的培训,但是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医生做培训,而且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多花一点时间,我老是说你只要对哮喘多说三句话、四句话就是很好的教育。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还需要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因为哮喘是非常大的一个病种,涉及到三千万人的大病,我们呼吁了很多年,希望能够列入国家医保的特别病种,但是在很多地区应该是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是没有的,所以病人几乎都是自费,这样对病人也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这样也会影响到哮喘的治疗。

主持人:林教授在您看来解决控制低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林江涛:刚才刘教授解释的还是比较全面的,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刚才刘教授谈到从患者的角度提高患者的认知,从医生的角度改变传统的治疗观念,因为哮喘这个病是慢性别,不是开了一次药就能够达到长期的控制水平,应该对病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刚才谈到主管部门,包括卫生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卫生的投入,给这些病人充分享受到我们在医疗领域里面应该享受的治疗上的保障。

主持人:总的看来还需要社会合力大家一起来防御这个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刚才两位一直在说哮喘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的过程,作为一个慢性病,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结点有一个目标,对于这样一个慢性病我们治疗的目标是什么样的呢?

林江涛:哮喘的治疗目标或者管理目标是定为要达到或者维持哮喘的控制,这句话很简单,就是要达到并维持哮喘的控制,但是我们的患者可能对哮喘控制理解的不好,但现在我们定义的哮喘控制应该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哮喘患者病人夜间的症状,就是没有夜间的憋醒。第二日间也没有症状。第三是没有日常活动的受限。第四不需要用缓解药物、解决症状的药物。就是说肺功能也要达到正常,第五项是没有哮喘的急性发作,符合这五项要求就算达到了控制,但是这么讲可能我们病人还是记不清楚,给他很通俗的一句话,就是“达到哮喘控制以后,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甚至可以参加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就是说你达到哮喘控制,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

主持人:可不可以理解为完全是一个正常人,可以划等号吗?

林江涛:可以,从日常活动来讲是达到了正常人,包括心理生理,可以享受正常人的一切权利。

主持人:会不会偶尔的受到哮喘病的困扰,比较轻度的。

林江涛:目前来看的话大部分患者病人是可以达到治疗目标的,甚至一效果人可以达到完全的恢复,参加日常活动甚至可以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踢正常的足球我们看到一些患者控制得非常好,可以进行长期的旅途,可以登山等等。

主持人:刚才我们问了一些基础层面的问题,我们网友也在关注今天两位的谈话,他们也问来了一些问题,我们来看一看,来自内蒙的一位网友,六年前诊断的哮喘一直吸入药物治疗,前两年感觉挺好的,但是停了药物以后,两年前出现了一次急性发作,使用了全身激素治疗以后,经常发作,间断的口服激素,目前吸入激素不能很好的控制,又担心口服激素的副作用,刚才提到刘教授说的激素问题,究竟这个副作用是不是很大,是不是对我们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呢?

刘春涛:这个病人我觉得你看前面吸了几年的吸入激素,应该是控制不错的,前两年停掉了。当时我的感觉好像是,刚才说了哮喘的控制目标,有的病人是很难自己完全判断或者自己评估是不是哮喘真正得到完全的控制,这是一点,这个病人到底达到了这个标准没有,第二个这个标准一定要有一定的时间,不说你今天达到了明天就停掉了。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料我们认为至少一年,一年没有问题,我们坚持一年都没有问题非常好,我们可以停掉观察。所以我觉得他可能是没有达到标准,停药过早。我们希望停药一定要跟医生商量,在医生的监测下,让医生来决定你达到了这个标准没有。除了刚才谈的六点指标,实际上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判断,比如你气道反应性控制怎么样,这些指标非常好的话,停药以后复发的风险不是说绝对没有,但是要么是跌得多,要么说时间很长很长可以保持稳定,这次复发以后说话气道炎症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才会出现哮喘复发,复发了然后加重了出现急性发作,这种情况其实还是蛮多的,我们临床上观察到的停药的病人在两到三年之间复发的比例,我的感觉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就是自己停药的。不是我们医生说停药的,有的病人过几年就停到了,但是两到三年之内很多人都会复发。急性发作的时候是可以使用全身激素的,当时可能是比较重,但是继续发作以后应该怎么样,还在间断的口服激素这个我不太清楚,实际上除了吸入激素再联合其他的药物之外呢,真正的绝大多数的病人口服激素的这种比例不是太高的,我不太清楚,我希望他找一个正规的医生来帮助他来指导他,我们除了吸入激素这是现在最常用的,现在还联合其他的,包括抗胆碱的药物,甚至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实际上口服激素不管是剂量多少我们都是放在最后的选择,实在不行了,有的病人需要还是可以吃的,小剂量的口服激素当然是比吸入激素没有那么安全,但是有时候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可以接受但是我觉得这个病人还到不一定是吃口服激素来维持。

主持人:所以刘教授建议这位患者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刘春涛:有很多的药物可以选择,我估计他还停留在以前的认知模式上。

主持人:有一位来自安徽的网友说,他是哮喘患者的家属,问哮喘加重前会有什么症状吗,紧急情况下患者和家人如何进行家里面的自我处理?

林江涛:哮喘这个病的话,更长的是一个持续的间断,有不同频度、不同程度出现的症状,刚才提到是哮喘的发作,哮喘的发作往往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家里面特别希望了解我发作前有没有征兆,就像下雨刮风有没有提示,这样的话采取一些预防性的措施。通常哮喘病发作前是有征兆的,我们病人掌握了这些征兆,可以做早期的预防措施,比如近期有频繁的咳嗽,特别是夜间加重咳嗽。第二是有胸闷和憋气,但是这些大多数是在夜间出现,或者在运动之后出现,还有一些病人出现了活动耐力的下降,还有病人由于不同程度有一些表现引起来的情绪上的焦躁不安等等,还有一些人伴有上呼吸道咳痰样的症状,比如像打喷嚏流鼻涕、咽痒这些上呼吸道过敏的表现。可能最重要的还有一项客观指标,我们的患者加重有一个峰流速仪,如果用它来监测,在发作前会有明显的降低,联系几天低于正常的20%以上,往往会提示近期有哮喘的发作。

主持人:就是证明我们哮喘病人患病之前是有症状体现的。

林江涛:但是也有客观的指标,就像峰流速仪监测就是非常好的指标。刚才他关心的问题,假如说出现了哮喘发作,在家庭里面怎么发作,在家庭里的处理是很重要的,处理第一步如果处理的比较及时比较合理,可以预防急性发作,或者把发作的程度降到最低,这样的话可以改日再到医院就诊,让医生来做治疗法案,通常选用的方法,一般首先是评估病情,也就是说我们的家属也好或者患者也好,都可以进行初步评估,患者的评估怎么来评估呢?首先看呼吸困难的程度,因为哮喘发作是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程度怎么来评估呢?看病人的体位。有的病人如果加重了就不能平卧了,躺不下,这种说明是重的。更严重的是单座位,就是两收要前撑,用力来呼吸,辅助呼吸机都用力呼吸,这种是重的。第二是言语的程度,讲话的程度,如果在发作能说完整话,是轻的,说一句话是偏重了,如果说一个词或者一个字一个字说那说明是很重的,从他被迫采取的体位讲话言语的程度,以及他还有一些带有情绪的改变,有的病人重的话会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意志的恍惚,更有一些病人出现更严重的情况,甚至不清、昏迷等等情况。但是家庭的处理一般我们是让病人移到空气比较新鲜的地方,空气流通的地方,让病人放松,病人自己也好,或者家属配合他把解救用的药对着口喷,希望我们的患者正确的掌握喷药和吸药正确的方法。

主持人:家属在患病的时候在旁边起到辅助作用还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可能是在实际上帮他操作一些方法,另外一方面心理上的安慰也是很重要的。

林江涛:重的病人应该到医院及时的看急诊。

主持人:诊断他的病情是重是轻,再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刘春涛:我再补充一点,病人确实有时候对自己的病情判断有点问题,很多病人三更半夜发了以后嫌麻烦不愿意上医院,拖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很重了,所以一定要对病人要进行一个教育和训练,我们希望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经过训练的哮喘患者,我们希望医生有一个书面的行动计划,一步一步的打勾该怎么样做,刚才林教授谈了,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初步的判断,轻度的大多数病人通过在家里面的治疗能够度过这一关,情况稳定之后再择期到医院进行治疗但是中度和重度必须马上到医院就医,我补充一点,急救的时候我们用气雾剂来喷,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之外还有就是,以前要是有比较严重的发作病人,家里面一定要准备口服的激素,因为有的病人来得很快,可能送到医院的时候就呼吸衰竭了,所以说只要判断他是比较重的类型,或者他以前有严重发作经过的话,马上口服一次,尽快的送到医院去,包括我们对病人的档案当中都会专门就一个记录,希望他能力做到这一点。

主持人:刚才刘教授说到一点很关键,就是医生能够给我们病人列出很明显的几个步骤。今天请到两位,我们也请对于哮喘病上有没有一些通用的步骤或者办法,让家属和患者在家里面自救的时候能够去参照的一些办法,列几点。

林江涛:在我们的指南里面也谈到过,在家庭里面的处理,首先是评估病情,刚才也提到过,还有采取一些初步的治疗,初步的治疗像用气雾剂喷,一般要求病人每二十分钟喷一次,每次可以喷两到四喷,第一个小时喷三次,每次可以喷两到四喷的药,但是第一个小时是在家中初步观察的,主要是适合一些轻中度的哮喘发作,经过初步的第一小时的处理,绝大多数的病人症状是可以减轻的,所以后面每三到四个小时可以重复喷一到两喷,接着观察,如果能看到病人症状明显改善,再改日久已就可以了。但是刚才初步评估判断是重的或者是微重的,我们经过初步治理以后应该到医院看急诊,必要的时候可以留观或者住院治疗。

主持人:掌握了以上几点,我们的患者或者亲属也不会遇到病手足无措了。下面一个问题是来自陕西的一位网友,他说我有过敏性鼻炎每年秋季发作可能持续两到三个月,非常痛苦,因为知道过敏性鼻炎可以发展到哮喘,我也在积极的治疗鼻炎,但是效果并不好,所以想问一下两位专家,这种情况可以进行脱敏治疗吗?

刘春涛:这个我来说,应该说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总体上我们认为是一个病,它的发作的机制实际上都认养的,都是一个跟变态反映有关的气道炎的疾病,只不过一个在上气道,一个在下气道。但是过敏性鼻炎应该面要多一些,可能病人更多一些,当中确实有一些人病人经过几年的观察下来会发展到哮喘,哮喘和鼻炎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特别是鼻炎要是控制不好的有些可能会发展为哮喘,哮喘病人要是合并了过敏性鼻炎,要是没有控制好,肯定会加重哮喘,一个是互相转化一个是互相影响,所以说要做好哮喘的控制,我们始终都强调一定要那些合并症要处理那些问题,包括鼻炎或者过敏性或者非过敏性的,还有一些胃食道反流、肥胖等等,把这些控制好了之后才能谈哮喘的控制,这个病到底是一个单纯的鼻炎还是已经合并到哮喘这个需要去检查一下,有些初期的,像老是咳嗽,这个是鼻炎引起的还是有咳嗽性的哮喘,这个需要医生去评估,单纯的过敏性鼻炎做脱敏治疗还是有效果的,合并了哮喘之后有明显的过敏倾向的还是可以做脱敏治疗,但是效果差一点,要是现在停留在过敏性鼻炎这个阶段的话,我建议他尽早做脱敏性治疗。说不定可以预防发展为哮喘。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