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与病毒检测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大多轻于新生儿及儿童,预后一般良好,仅少数人预后不良。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无国际统一标准,确诊相当困难。目前国内采用以下参考标准:
1、在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明显乏力、胸闷、头晕等。
2、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出现各种心律失常,ST—T改变或异常Q波。
3、心肌损伤指标如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CK—MB的定量检测。
4、病原学检测。通过专科医生对上述4项指标的综合评估才能作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
病原学检测一般指外周血病毒病原学检测。由于柯萨奇B组病毒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毒,所以大多数临床单位以测定该组病毒为主。那么怎样认识病原学检测的意义呢?如果是病毒检测阳性,再加上述诊断参考标准中前3项中的任何2项,在除外其他原因之后可作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如果仅有病毒检测阳性而无上述3项临床变化,则仅仅反映存在病毒感染,并不证明存在病毒性心肌炎。如果病毒检测阴性,但存在上述诊断参考标准中前3项,也应高度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因为目前有多种尚未检测的病毒也可引发心肌病变。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评估的结果。病毒检测仅是支持存在病毒感染,并不是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专项指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