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因素及防治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缺血心肌获得再灌注后出现的心律失常,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也可见于冠脉痉挛(如变异性心绞痛)解除后。
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于冠脉再通的瞬间,因此,也常被作为溶栓治疗再通指标之一。再灌注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室性早搏,短阵性室速,也可为非阵发性室速,偶可表现为短阵性扭转型室速、室颤而发生猝死。
影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因素有两种(1)心肌缺血的时间与程度:再灌注前心肌缺血的时间愈长,程度愈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愈高。(2)再灌注的流速:减慢再灌注的流速,可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这可能由千减慢流速能更均匀地冲洗出有害的代谢产物。
各种产生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折返激动、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都被认为与再灌注心律失常有关。有的学者认为,再灌注不同时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不同,再灌注早期再灌注心律失常多为折返激动,而较晚阶段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多为自律性增高或延迟后除极所引起。心肌缺血和损伤时,缺血心肌和非缺血心肌之间电生理改变不均匀,再灌注时坏死心肌与损伤心肌逆转过程也引起电生理改变不一致,这些都是导致折返激动的重要因素。
目前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许多治疗措施还处于实验阶段。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尽量避免应用洋地黄、异丙肾上腺素或氯化钙,因其可增加延迟后除极的振幅。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可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酌情采用。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如同一般的心律失常,室颤者应立即电除颤,室速可试用利多卡因、受体阻断剂,异搏定等,受体阻断剂如酚妥拉明也有一定疗效。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建议,更多有关的其他资讯,治疗费用及日常保健方法,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服务-免费咨询专家】,快速解答您的疑问。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祝您早日康复,家庭和谐幸福!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