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的症状

发布日期:2014-10-09 20:48:00 浏览次数:1595

5.乳糜胸 胸导管破裂或阻塞,使乳糜溢入胸膜腔形成乳糜胸。常见原因纵隔淋巴结结核性或癌性肿大、恶性淋巴瘤、丝虫肉芽肿、外伤或胸外科手术等。临床上急性起病,有气促胸腔积液征。胸液呈乳状,静置后表面有油膜形成,如乙醚可使液体变清,无臭味;乳糜液比重1.012~1.025,可见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罕见粒性白细胞呈碱性pH7.4~7.8;胸液中蛋白含量高,富含中性脂肪和三酰甘油,高于血浆含量,但胆固醇低于血浆含量,胆固醇/三酰甘油比值1。可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管造影证实胸导管和胸腔间管存在。

胆固醇性胸膜炎,有时结核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性或癌性,陈旧的(1年以上)包裹积液亦可呈乳状,其中胆固醇含量很高,肉眼可见活动的鳞片状胆固醇结晶,不含脂肪球或乳糜微粒。镜检可见大量退行性细胞及胆固醇结晶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的症状,治疗,预防,检查由公益健康知识网www.jiankangw.org收集。其相对密度在1.018以上,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其乳糜样外观系由于脓细胞脂肪变性、破坏所致,而并非真正乳糜液,加乙醚振荡后静置,色泽不变,亦不透亮。

6.胸膜间皮瘤 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组织或胸膜下间皮组织一种少见肿瘤,分为局限性胸膜间皮瘤弥漫性恶性间皮瘤两类,后者常伴浆液性、浆液血性或血性胸腔积液。本病男性较多,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主要表现为持续胸部钝痛及气促,症状逐渐加重,胸痛并不因积液增多而减轻;尚有疲乏消瘦咯血等。后期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体征日趋显著,侵犯胸壁后可形成“冰冻胸”,虽有明显胸膜增厚却不伴肋间或胸壁凹陷,反有局部胸壁膨隆。晚期,随着血性胸水的迅速发展,病情急剧出现恶病质呼吸衰竭而死亡。胸液多为血性,胸水中找到瘤细胞可确认,胸膜活检及胸腔镜的病理结果可确诊,X线表现主要为胸腔积液或不规则胸膜增厚,胸膜增厚阴影有时呈“驼峰样”。CT表现为胸膜不规则弥漫性增厚,呈结节状,范围很广健康问题。

7.结缔组织病并发胸膜炎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见。胸腔积液为单侧或双侧,多为少量至中量。常伴有原发病的其他改变。系统性红斑狼疮者胸液为草黄色渗出液,少数为血性或脓性,蛋白含量增多,抗核抗体可阳性,免疫球蛋白增加,补体减少,可找到狼疮细胞;抗结核和抗生素治疗无效,皮质激素有效。类风湿性胸液为稍黄、绿色的混浊液,亦可呈乳糜性或假乳糜性,蛋白含量高,常在40g/L以上,脂肪及胆固醇含量亦增高,胸液乳酸脱氢酶浓度多高于血清,胸液葡萄糖含量很低,且有静滴葡萄糖后胸液含糖量不随血糖升高而升高的特征;胸液中补体浓度降低,类风湿因子阳性,胸液中找到有特异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是诊断本病的有力依据。胸膜活检呈非特异性炎症,对诊断意义不大。

(一)治疗

由于引起老年胸腔积液的病因很多,故应按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1.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增长迅速,常引起压迫性肺不张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纵隔移位及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所以,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积极的胸腔局部治疗。局部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

(1)胸腔抽液与闭式引流:大多数患者单纯抽液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一次大量抽液后肺功能改善并不明显,如抽液量过大或过快,还可能引起纵隔摆动和肺复张后水肿而危及生命。此外,反复抽液由于蛋白的大量丢失而加重患者消耗。闭式引流(最好用套式穿刺针导入硅胶管)可以少量缓慢排液或间歇少量排液比较安全,引流排液比较彻底,可望较好地改善压迫症状,使胸腔局部化疗药物能达到有效浓度,结合负压吸引可使胸膜粘连更趋完善,其疗效优于单纯抽液。

(2)胸腔局部化疗:注药前应尽量排尽胸液或闭式引流,待胸液大部分排出后注入药物,然后夹管,24~48h后拔管。化疗药物可根据癌细胞类型选择,常用的有顺铂(DDP)50~80mg,丝裂霉素C(MMC)10~20mg,多柔比星(阿霉素)30mg,氟尿嘧啶750~1000mg。将选用的药物溶于20~40ml生理盐水中注入胸腔,继之再注入地塞米松5~10mg,注药后至少卧床2h,并每5~10分钟转动体位1次。一般每5~7天注射1次,5~7次为1个疗程。若3次仍无效应考虑换药或多种联用。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