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由什么引起的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引发眩晕发作的疾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七类:
前庭系统是人脑重要的平衡器官,其内的前庭神经核对缺氧敏感,有资料显示,92%的眩晕与前庭系统受累有关。此类疾病包括美尼尔氏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内听动脉闭塞、良性位置性眩晕、晕动症等。
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脑桥病变、植物神经紊乱等,大多与年龄有关。50岁以后,颈椎易发生退行性变和骨赘形成,动脉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逐渐变窄导致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脑干和小脑相关的平衡功能。
病因可能有颈椎退行性变、颈肌和颈部软组织病变、颈部肿瘤和颅底畸形等,引起椎动脉或颈部交感神经节受压,发生缺血而导致眩晕。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但发生多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常伴有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
常在用眼过久或注视较长时间后才出现,遮盖患眼或闭目休息后眩晕可消失。可由屈光不正、眼肌麻痹、视力减退而引起。
应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万古霉素,奎宁、水杨酸及苯妥英钠等药物后,会引起第8对颅神经中毒性损害,多使耳蜗及前庭神经同时受累。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多为渐进性和持续性,一般不剧烈,常伴平衡障碍、耳鸣和听力减退等症状。发生内耳中毒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易感性,也与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有关。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