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高危人群注射乙肝疫苗要加大剂量

发布日期:2014-11-09 07:46:21 浏览次数:1595

许多人都知道,预防乙肝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形成抗体。但专家临床发现,大约有近四成成人在接受了多次疫苗注射后却查不到抗体。专家指出,其实疫苗注射严格来说,要区分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后者包括医护人员、防疫人员等,这类人需要更大的注射量。他建议,成年人最好注射20微克/次的剂量。而对于不幸查出大三阳小三阳的患者,专家提醒:护肝降酶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姑息疗法。对于HBVDNA呈阳性且肝功能检查反复或持续半年以上出现异常者,即使是小三阳也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因反复或持续的肝炎活动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演变成硬化肝癌。我们在临床发现,在注射了疫苗的人群中,大约有四成成人查不出抗体。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教授张朝曦说,在多数情况下,查不出抗体是因为注射的量不足。目前许多人单次接受的注射量在5~10微克,其实这远远不够。按最新的中华医学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成人应接受20~40微克的注射量才更有效。但这种观念仍鲜为人知。以前都开5~10微克/次的量,现在医生开出20微克/次的量,到了药房,计价处就会来复核是不是开错了?过了计价关,注射的护士又犯嘀咕这么大的量,打下去不会有问题吧?连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都不了解,何况普通民众!张朝曦说,这种宣传的不到位和认识上的差距使得不少人注射肝炎疫苗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据他介绍,其实疫苗注射严格来说,要区分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后者包括医护人员、防疫人员、经常接触人体血液的工作人员、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器官移植患者、需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这类人需要更大的注射剂量。他建议,成年人最好注射20微克/次的剂量,如果仍没效,则应加大剂量和针次,但不要超过40微克/次。当然,也有注射20微克/次,完成全程共三针后仍查不出抗体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的人身上,对这部分人可进行第二次免疫程序,即再接种三针。也有少数人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过抗体,而过一段时间后又检测不到抗体,这其中可能有一种情况是抗体处于休眠状态而检测不到。但这种人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抗体的免疫记忆将会被唤醒而发挥作用。张朝曦解释,抗体虽是乙肝疫苗接种以后最主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的结果。注射了足够剂量疫苗的人,即使最终查不出抗体,但他们得乙肝的几率也相对会小一些。

张朝曦说,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注射疫苗除了每针要足量之外,还要严格按照程序(0、1、6月)共注射三针并定期复查,看有没有必要再打加强针,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相关链接

部分小三阳可直接转化成肝癌

人们普遍认为大三阳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转氨酶高,对身体危害大,小三阳则表示肝炎病情好转,病毒复制少,转氨酶下降,危害不大。但大量研究表明,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和愈后好坏的因素是:乙肝病毒DNA是否复制以及复制的活跃程度,其次才是肝功能是否正常。张朝曦指出,临床上,治疗慢性乙肝,关键在于病毒的控制和清除,不能光看转氨酶是否下降。

即使是通过药物让转氨酶下降,意义也不大。张朝曦称,一旦查出过大三阳、小三阳,说明人体的肝脏已被实实在在地损害过,即使转氨酶下降、甚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了,也不能掩盖肝细胞曾经受损的事实,也不等于病毒已不存在并且不会再次活跃起来。相反,有一部分小三阳患者体内的病毒已经变异,而且在没配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可能继续恶化。

因此,专家建议,小三阳患者即使只查出是HBVDNA少量复制,也须反复跟进病情的变化,如果HBVDNA呈阳性且肝功能检查反复或持续半年以上出现异常,就应引起警惕,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反复或持续的肝炎活动会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演变成肝硬化,其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也比较高。

专家指出,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慢性肝炎到肝癌中间会经历肝硬化这个阶段,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乙肝患者只有部分遵循这条规律,有一部分小三阳患者可直接转化成肝癌。因为乙肝病毒具有整合功能,可诱导肝细胞突变,改变原来的形态而逃避了免疫监视,因此可能存在着测出的指标呈现阴性的假象,令患者放松警惕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一旦出现症状才检查时,很可能已患上了肝癌,甚至已是肝癌晚期。这也是近年来有些专家认为部分小三阳病情比三大阳严重的原因。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