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梅毒超越乙肝变老二

发布日期:2014-11-27 13:15:25 浏览次数:1596

温都讯 上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2012年健康“蓝皮书”,报告指出,梅毒位列全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之首;而我市,肺结核占据“榜首”,梅毒则从前几年的第三名超越乙肝上升为次席(见图一)。

昨天,市疾控中心发布了2012年传染病排行榜,去年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02.13/10万,比2011年下降31.38%,发病率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肺结核、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梅毒为何仍如此“毒”

从温州近5年的报告发病排列来看,肺结核、梅毒和乙肝一直“稳居”前三,其中,相较肺结核和乙肝,梅毒的下降趋势并不太明显(见图二)。虽然今年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病例数下降了27%。不过,总体发病率仍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

从近5年趋势变化来看,肺结核、乙肝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梅毒则有起伏变化。市疾控中心主任曾士典说: “去年开始,肺结核和乙肝明确了诊断标准,通过数据整合,排除一些往年重复计数的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的发病率由前几年的第一位下降到了第三位。”曾士典表示,随着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提高,人群中抗乙肝病毒阳性率也随之提高,乙肝易感者逐年减少,新发感染率降低,人群总体发病率也呈现下降趋势。目前,乙肝发病仍集中在农民、工人等高年龄段人群。

据介绍,梅毒的“稳居前列”,除了临床检查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完善的报告体系外,梅毒本身病症的隐蔽性也有一定原因。

“临床遇到的梅毒患者中,隐性感染者居多。”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蒋贤高说,梅毒的隐性感染者一般没什么症状,很多都是因为来看其他的病或体检时检查出来。不过,隐性感染者虽然没有明显病症,但照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也是梅毒传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梅毒发病“重女轻男”

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梅毒患者,占了报告病例的32.04%。“这个情况跟艾滋病的现状有类似,所以需要引起关注。”市疾控中心主任曾士典说,除了年龄构成的变化外,女性所占比重也明显高于男性(见图三)。

曾士典指出,总体来说,传染病的发病是呈现下降趋势的。不过,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或有所增长,值得关注。

“一定要采取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而且要避免多位性伴侣,洁身自好。”蒋贤高强调,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会通过母婴传播,所以,医生也提醒准妈妈或孕妇,为了孩子的健康,务必进行规范的产检,并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早期阻隔和监控,降低孩子患病风险。

据了解,接吻有可能感染病毒。因为梅毒可能长在嘴唇、口腔。但游泳池里一般不可能感染梅毒。因为,人需要接触一定量的病原体才可能感染,即使泳池里有梅毒病原体,数量不至于引起感染;而且泳池一般有消毒、杀菌。

[新闻链接]

温州传染病 发病率略低于全省水平

去年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另外,去年全市报告传染病死亡率为0.48/10万,病死率为0.07%,较往年大幅下降。

曾士典介绍,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肺结核、梅毒、乙肝、淋病和丙肝中,20~50岁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而1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及发病率均较低。乙肝、丙肝和肺结核均以工人和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淋病和梅毒以工人、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为主要发病人群。

肺结核

发病人群体力劳动者最多

据监测的情况,我市肺结核发病人群主要为15~45岁的青壮年,约占70%,体力劳动者最多。

中心结核病防制所所长张淑兰说,对成人来说,肺结核疫苗的效果不明显,加之我市是人口流动大市,大量的务工人口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较差的居住生活条件,成为肺结核易感人群之一。在我市去年报告的肺结核发病里,流动人口就占到了40%多。

头号“杀手”艾滋病

男男性接触传播占三成

数据显示,艾滋病的死亡率排行第一。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底,相比去年同期,我市艾滋病的报告数上升了31%。从传播途径来看,通过异性性接触传播的占到68%,而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29%。

“也就是说,男男性传播占了近三分之一,这个数字比去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中心艾滋病性病防制所所长王大勇说,我市报告的艾滋病病例男女占比约为3:1,且50岁以上的感染者上升趋势也比较明显,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值得一提的是,传染病致死率统计中,狂犬病排名第一。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乙肝、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1种。

丙类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