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乙肝歧视与分餐制的重要性

发布日期:2014-10-08 15:16:05 浏览次数:1595

隨著全國首例乙肝歧視案的開庭,有關乙肝歧視的話題開始成為傳媒的熱點。這表徵了國人公民意識的覺醒,其意義自不待言,但是幾乎所有報道和討論都只強調了乙肝患者的權利而未提及其應負的義務,更沒有探討相應的積極防禦機制,故而忽略了乙肝歧視的另一面。

乙肝歧視反映了人們對於乙肝的恐慌。這種恐慌源於真實的生存危機而非臆想的敵人。十分之一的中國人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這個事實本身就具有嚴峻意味。

乙肝是一種高傳染性疾病,可以通過血液、汗液、唾液、月經、乳汁等分泌物迅速傳播。以排斥性的態度對待乙肝患者實際上是國人的消極防禦策略,是想不出更好辦法時的辦法。然而此類消極防禦策略不但效果有限,而且時常會造成不尊重公民基本權利的現象。

因此,我們既拷問乙肝歧視的社會心理學成因,又必須尋找對於乙肝的積極防禦機制。

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在中國,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乙肝大國。國人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乙肝發病率,並不完全是經濟欠發達的結果。廣東和香港的生活水平無疑是中國最高的,但乙肝發病率卻高達百分之十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國人在許多方面還保留著落後的生活方式,是乙肝高發病率的根本原因,其中吃法的落後乃是問題之首。

國人以食為天,聚餐仍是國人最喜歡的交際方式,但國人在聚餐時缺乏必要的界限意識,很少實行分餐制,這等於國人在聚餐時對乙肝病毒出於不設防的狀態。

不設公共食具或對公共食具視而不見,是國人聚餐時的習慣。每個人讓自己的食具先後接觸口腔和食物,在他人即將分享的食物上留下了自己的口水,於是人們在享用食物時也在相互交換口腔分泌物。這意味著在座的只要有一個乙肝患者,其他人就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去年非典型肺炎的肆虐曾迫使國人反思合餐制的落後性,但國人善於遺忘的天性在危機過後迅速表現出來。在當下中國各種檔次的飯店中,實行分餐制的國內顧客少到可以忽略的地步。電視或電影中的國人飯局,也幾乎從未出現使用公筷的場面。現在人們討論乙肝歧視問題時,幾乎從不提及包括推廣分餐制在內的積極防禦機制,這說明國人看問題的思路仍是不完整的。

如果不找到對於乙肝的積極防禦機制,那麼,與對乙肝的恐慌心理相應的乙肝歧視現象就無法被根本消除。

在找到對於乙肝的積極防禦機制前,取消招工時必要的身體檢查會使乙肝患者隱身化,使乙肝以更高的速度傳播,進而使乙肝患者的權利與其他人的權利處於對立狀態,因而最終加劇乙肝歧視現象。要同時保護乙肝患者和其他公民的基本權利,就必須尋找更積極的防治機制。倡導日常生活中的革命便是有效的方法,實行分餐制則是其中的簡便途徑。

乙肝主要在中國、日本、東南亞、非洲等分餐制不普及的國家和地區流行,在實行嚴格分餐制的歐美國家則僅有不到百分之二的發病率,這說明分餐制可以遏制乙肝的蔓延。實行分餐制意味著聚餐者在消費公共食物時相對獨立,與乙肝患者共同進餐則不再是危險之事,所謂的乙肝歧視在此時自然就失去了根據。

由此可見,將提升公民權利意識與推廣分餐制等積極的防治機制結合起來,乙肝恐慌和乙肝歧視完全可以減弱乃至消除。所以,國人在重視自己公民權的同時也應該開始日常生活的變革。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