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的并发症及预防
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既患有乙型肝炎或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或急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类。轻度:病情稍微,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往往在体检时才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和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此类患者可迁延数年,多趋向逐渐好转以至痊愈。只有少数转为中度慢肝。中度: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右上腹隐痛等。此类病人可有面色较黑、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血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胆红素大多高于正常。老年人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黄疸者较多,合并症也多,易发展成重型肝炎。
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并发症
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全身各个系统均可发生并发症,常见的有:
一、肝源性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有两型。胰岛素依靠型:是由于肝炎损害了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要靠补充胰岛素治疗。非胰岛素依靠型:是肝脏对胰岛素降糖的生理作用降低,以致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型糖尿病多见,胰岛素治疗效果较差。
二、脂肪肝:慢性肝炎易继发脂肪肝,其机理为:进入肝脏的脂肪酸增多;肝脏合成脂肪酸增加或氧化减少,致使甘油三脂增多;肝细胞输出甘油三脂减少;进入肝脏的糖过多。患者常在肝炎后发胖,血清谷丙转氨酶中度升高、血脂升高,肝脏B超检查呈脂肪肝波型。
三、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此指病毒性肝炎后部分病人遗留轻度黄疸,黄疸持久不退,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肝功能大多正常。
四、肝硬化(liver:肝炎后肝硬化(liver有两种,一种是大结节性肝硬化(liver,一种是小结节性肝硬化(liver。后者常发生于部分无症状、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此类病人由于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损害轻,呈长期隐匿性发展,直到肝功能失代偿,出现腹水或上消化道大出血等症象时才被确诊。
五、肝癌:上述两种肝炎后肝硬化(liver均可发展成原发性肝癌。无症状慢性HBsAg携带者也可不经过肝硬化(liver阶段,而发展为原发性肝癌。
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的预防
推荐导读 >> 早餐豆浆这样吃减肥健康
由于乙型肝炎乞今尚缺乏殊效治疗,对于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的预防也如此,总的做法是采取综合性措施。
1、适当休息,戒烟酒。症状明显时应卧床,稍微时可散步或稍微劳动。
2、饮食平淡、富有营养,有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输液,必要时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3、肝功能异常时应服食保护肝细胞的药物,如甘草酸、肌苷、联苯双脂、双环醇等。对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处于活跃的复制状态;谷丙转氨酶在100u以上;ALT正常但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或有肝纤维化形成。抗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药二类。应用干扰素6~12个月,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转阴率为7.8%,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e抗原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3%和37%。核苷类似药物如拉米夫丁、泛昔洛韦、阿的福韦等治疗12个月,可使部分HBeAg及HBV-DNA转阴。上述两类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防止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liver和肝癌发展。但总的疗效还不理想,用度高,疗程长,有时可发生不良反应,故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4、免疫调节治疗。目的在于进步抗病毒免疫,增加免疫细胞的数目和功能,刺激某些免疫物质的产生,增强抗病毒免疫的能力。常用的药物有胸腺肽α1、治疗6个月后,HBeAg、HBV-DNA转阴率为25%左右。胸腺肽α1极少副作用,特别适用于干扰素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干扰素治疗、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而病毒复制仍活跃的病人。
5、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老年人肝脏的解毒性能降低,轻易受到药物或有毒物质的伤害。一些对肝脏较敏感的药物,如红霉素、异烟肼、磺胺、抗癌药、减肥药、保健品及某些中药、中成药等均应慎用。
6、定期做肝功能复查。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每隔3~6个月应查一次肝功能。出现明显症状时则应及时检查。抗病毒治疗者每月查一次肝功,3个月查肝炎标志物与HBV-DNA。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是反映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指标;血中Ⅳ、Ⅲ型胶原、连蛋白及血清透明质酸酶是反应肝硬化(liver较敏感的指标,甲胎蛋白的测定是诊断肝癌最有价值的标志物。此外,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对脂肪肝、肝硬化(liver、肝癌的诊断更是不可少的。
总之,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肝癌是最大的不幸,肝硬化(liver次之,乞今尚无特殊有效的防治方法,患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检查和治疗,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如果上面的介绍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点击我们的专家在线咨询,可以通过在线交流来让我们的我院专家给您进行对话,让患者能得到一个更加专业全面的建议。
推荐导读 >> 备孕:有助怀孕中医秘术
(编辑: 甘卓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