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抗体阳性 未必就是乙肝
上周,陈先生找到记者,拿着自己的体检报告。前不久他所在的单位组织体检,报告上写着陈先生乙肝抗体阳性。“我当时不太明白,一看见‘阳性’两个字心里一惊。”更糟糕的是,这份报告被同事发现,就认为陈先生得了乙肝,并到处传播这个消息。“我就想知道我这种情况属不属于乙肝。”
记者为此咨询了专家,据了解,通过检测乙肝的血清学指标,可判定是否感染或曾经感染乙肝病毒(hbv)。常用的乙肝血清学检测指标有5项,俗称“两对半”。这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结果表示过去和现在均未感染过hbv;如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为阳性,表明预防接种疫苗后产生保护性抗体,而陈先生检查结果恰恰为仅抗-hbs为阳性,他说自己曾经打过乙肝疫苗。得知专家解释,他松了一口气,明白自己身体是健康的了。
据了解,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我国现在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成年人可自行到接种单位进行乙肝疫苗自愿自费接种。在切断传播途径上应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窥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接受皮肤创伤性的美容服务时应选择有资质的美容院。
专家表示,对新生儿实施出生后24小时尽早及时接种的策略主要是因乙型肝炎主要经母婴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乙型病毒感染后发生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感染乙肝病毒越早发生慢性乙肝的比例越多,新生儿时期感染更易发生慢性乙肝。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