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收益大于风险
近日,注射乙型肝炎疫苗造成婴儿不良反应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使得部分家长对疫苗接种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慌情绪。据悉,乙肝疫苗是国家法定婴儿必须接种的12种疫苗之一。那么,究竟家长是否应该给宝宝接种疫苗呢?
疫苗预防疾病原理
乙肝疫苗其实是灭活的乙肝病毒,就是把一个乙肝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的成分去掉,然后再把它注射到我们的体内。它的原理是:当我们把疫苗注入到我们身体内后,作为一种外来物质,我们的免疫系统(比如巨噬细胞)立即对之进行攻击,捕获后将其吞噬、融解。因为病毒已经灭活,所以它不会引起感染。同时,这种病毒的信息也会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所记录。并为此在体内催生一支专门对付这种病毒的强大“部队”。
接种疫苗的意义在于,当我们真遭到此种病毒攻击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因为有了这种病毒的信息,同时也已经有了一支专门的“部队”,所以就不会感到措手无策,在病毒还没有在我们体内站稳脚根时就将其一举歼灭。
怎样减轻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预防接种后,临床上以一般反应多见,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例如:局部炎症反应(红肿)、局部感染化脓(例如接种卡介苗之后的反应)等。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
一般反应属一过性的反应,不需要任何治疗和处理,过1~2天就会自然消失。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障碍,没有后遗症。而严重的反应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接种者死亡。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如果有病,就暂时不要接种。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宝宝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如:患病史、过敏史(食物和药物)、上次接种同种疫苗后的情况、新生儿体重、有无先天畸形、先天性疾患等。医生可根据经验判断是否予以接种。
针对有些家长担心疫苗安全性,不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做法,从预防传染病和儿童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接种疫苗一定要权衡利弊,如果不接种疫苗,特别是免疫规划疫苗,患病后导致的负担比预防接种的风险要大得多。列入我国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的利益远远大于发生反应的风险。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