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与体质有关 对后代影响不大
中医的角度讲,月经是“天癸”所产生的。古代有“女人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竭”的说法,讲的是女性到了14岁左右的年龄,会出现月经初次来潮,到了49岁左右,则会停经,这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钟冬梅告诉新快报记者,所谓的“天癸”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中医认为天癸是由先天肾气所产生的,它让男女具有生殖能力,并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事实上,这与现代西医所讲的激素是相类似的。中医认为月经是女性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月经该到的时候到,该走的时候走,才是顺应自然之道。月经不调,不期而至、不按时而至等都破坏身体平衡,是一种病理现象。
“在中医妇科理论中,月经不调的主因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生活所伤、体质因素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二区副主任曾诚教授说。体质禀赋于父母,但受后天环境、饮食、精神、心理、性格、情绪等因素影响大。因此,体质因素导致月经不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气虚、阴虚等体质可能导致月经提前,痰湿、气滞可能导致月经推后。”曾诚表示,气滞血瘀可能导致月经提前,也可导致月经推后,或导致月经忽前忽后。中医调理月经时,会辨证体质,再结合月经周期进行治疗。
“其中,气滞血瘀是导致现代女性月经不调最常见的原因。”曾诚表示,现在高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了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模式。许多女性是“既主外,又主内”,外面学习工作一把好手,回到家一样不少地做相夫教子做家务。生活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性格内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能正常发泄,都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血行不畅,从而引起月经不调、痛经,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对于气滞血瘀的人群,除了食用一些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中药调理月经,还需讲究“心病还得心药医”,需要让她们“淡定”,找到肝气郁结的原因所在。调节心情、减轻工作压力、宣泄排解情绪,这些非传统的治疗方法越来越成为治疗月经不调的重要手段。
“月经量大、提前的人是气虚体质,生出来的孩子抵抗力差,容易感冒发烧”、“月经量小、拖后是血虚的表现,后代容易不长个”……日前,一则“月经与体质有关,体质不同会影响后代”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
“应该说,体质有一定的家族倾向。”曾诚说,例如母亲有痛经,家中的女儿也有可能会痛经。急躁、抑郁、内向、焦虑的性格也可能有一定的家族性;家族饮食习惯相似,也对体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家族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精神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才可能影响后代体质,从而影响后代疾病谱。体质多为后天形成,母亲的体质对孩子尽管有影响,不足多虑。
“先天不足,也可后天补足。”陈小忆说,在中医理论中,体质与后天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相关性更大。对于小儿来说中医有“稚阴稚阳”的说法,是指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热”还是“寒”与成人有本质的不同,千万不可“见热即清”、“见寒即温”,稍有不慎将会造成体质异常。总的来说,女性月经不调对孩子体质影响不大,无需太过担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