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银屑病的治疗方法
点滴型类银屑病此型较常见,表现为针头至指甲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或斑丘疹,表面附有细薄鳞屑,外观很似银屑病,但无银屑病中所见的点状出血现象,好发于躯干及四肢等处,但不发生于头面、黏膜。病程缓慢,一般约半年左右可逐渐消退,也有数年不愈者,不并发内脏器官疾病。
斑块型类银屑病此型较少见,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斑块,硬币至掌大,或相互融合,色淡红或紫褐,上覆细薄鳞屑,无点状出血现象。好发于躯干及四肢,不侵犯黏膜,病程缓慢,一般不会自然消退。此型病损有演变为蕈样肉芽肿可能,因此有人把该型归入蕈样肉芽肿。
苔癣样型类银屑病此型极少见,表现为类似扁平苔癣的扁平小丘疹,表面附有细薄鳞屑,丛集成网状斑片,可以有点状皮肤萎缩与异色症样改变。因此容易误诊为血管性萎缩性皮肤异色病及不典型的扁平苔癣。损害广泛分布于颈部两侧、躯干上部及四肢,也可发生于头皮及面部。有人否定此型存在,认为可能是不典型的扁平苔癣,或是早期蕈样肉芽肿,或是不典型的滴状类银屑病。
痘疮样性类银屑病此型罕见。急性发病,表现为淡红色针头至扁豆大小水肿性红斑、丘疹或丘疱疹,中央凹陷,状如痘疮。严重者可发为血疱或形成坏死性黑痂,愈后留有凹陷的疤痕。皮损散在性泛发于躯干及四肢,但不累及黏膜。有轻微痒感或疼痛感。有时可伴有乏力、发热、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目前认为此型应属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诊断本病需借助临床与病理进行诊断,但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有相当难度,大夫的临床经验与综合判断能力至关重要。在病理改变上:点滴型显示无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斑块型的组织病理类似蕈样肉芽肿;苔癣型显示类似扁平苔癣病理组织像;痘疮样型显示淋巴细胞性血管类组织像。
治疗现代医学对各型类银屑病均无特效疗法,所有治疗均为经验性的对症治疗。对病情严重的痘疮样类银屑病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时见效。局部治疗可应用水杨酸、煤焦油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制剂。这其中,紫外线照射治疗是有效性、可信度较高的一种治疗选择。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