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直肠癌防治
日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控制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例子。据调查,日本人饮食中脂肪量仅占总热量的12%,结直肠癌发病率正在逐渐降低。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易消化食物,减少脂肪类食物。因为脂肪饮食会提升肠道内胆汁酸的浓度,高浓度的胆汁酸具有促癌作用。应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含多量维生素A和C的黄绿色蔬菜;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谷类纤维素或水果、蔬菜纤维素),饮食不宜过分精细,适当进食一些粗粮可促进排便,减少肠道内致癌物质的停留;少吃腌熏食物(腊肠、火腿肉、咸肉、咸鱼等)、高温烧烤和油炸食品。腌制食品中含有致癌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和高蛋白食物经高温或油炸后产生的杂环胺类有明显的致癌、致突变作用。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与肠道内的脂肪酸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而排出体外。
烟草燃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诱发结直肠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大便习惯,防止便秘,因为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使大便内的毒素(胺类、酚类、氨类、偶氮苯等化学致癌物质,吲哚、甲基吲哚、硫化氢等毒性产物)与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肠壁在毒素持久的刺激下发生癌变。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大便干硬,有时也是结直肠癌的表现之一,中老年患者出现便秘需要警惕结直肠癌。传统观念上认为的口服芦荟、大黄、减肥茶等方法可因其所含的蒽醌类物质积累在肠壁从而导致大肠黑变病。改善便秘的关键方法在于多饮水、多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多食纤维素类食物,适当摄入蜂蜜、酸奶,口服培菲康等益生菌。
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有时可表现为排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或增多,大便变细,大便带血,便中带有粘液,排便不尽感或腹痛;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贫血。因此,当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及时进行有效可靠的肠镜检查,可及时发现结直肠病变,切勿以为痔疮出血而耽误就诊。现今,每年一度的职工体检已成为大部分单位的员工福利,很多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往往忽略或拒绝肛门指检。由于我国内直肠癌占到所有结直肠癌的60%,约60-70%的直肠癌为低位直肠癌,靠简单的肛门指检就可以初步确诊。所以,必须重视体检中的肛门指检项目。即使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建议50岁以后将肠镜检查作为体检项目。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