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蛛丝马迹中找出中风先兆

发布日期:2014-11-20 06:04:32 浏览次数:1595

焦富英,主任医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2006年,所带领的神经内科被辽宁省卫生厅评为辽宁省重点专科。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目前参加国家级课题三项、主持二项省、市级课题在研。

咨询电话:86802573,86802579

在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患者120—150万人,死亡者80—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目前,脑中风之所以发病率、致残率居高不下,不仅因为疾病本身十分凶险,更由于人们对中风的认识不足,预防不当。关注中风、早期发现中风先兆,就能够有效地预防中风发生;一旦发生中风,能够早诊断、早治疗,也可以大大降低后遗症。

高度警惕中风先兆早发现

中风先兆,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时间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不足引起的供血区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每次发作数分钟至1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

一般常有如下表现:

头晕,特别是突然发生的眩晕

头痛,与平日不同的头痛即头痛突然加重或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

▲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

▲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活;

▲突然出现原因不明跌跤或晕倒;

▲精神改变,短暂的意识丧失,个性的突然改变和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

▲出现嗜睡状态,即整天的昏昏欲睡;

▲突然出现一时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发黑,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

恶心呕吐或呃逆,或血压波动伴有头晕、眼花、耳鸣;

▲一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抽动。

中风先兆的发生,预示着短期内有可能发生中风,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中西结合治疗最优途径

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旦发生中风,患者应尽早到医院选择必要的影像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确患者的卒中类型,以便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切忌盲目自行服用降压药等影响脑灌注,影响中风病的恢复。

目前对中风和中风先兆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是最优途径。

分清阶段针对性施治和用药

现代医学把脑中风分为三个时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在不同时期,中医也有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方案。

急性期:创立了从痰、瘀、水入手治疗急性水肿的经验方剂,随症加减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者;形成了中药直肠给药治疗急性中风昏迷的治疗方法,临床辩证组方,取得良好的疗效;中医理论指导红花、麝香鼻腔给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取得了较好疗效。

恢复期:实现了按摩与康复功能训练有机结合治疗肢体瘫痪;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恢复患者语言功能;肩手洗剂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

同时,在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中药辨证治疗上,医院结合科室多年积累的经验,形成科内序列协定用药,如急性中风Ⅰ—Ⅴ号,中风恢复Ⅰ—Ⅲ号等应用于临床,取得了理想效果。

除中医中药之外,按照国内最新治疗指南指导药物治疗,结合西医的康复治疗方案,加强患者的早期良姿位的摆放、肢体被动活动,强调早期对患者的病残情况、语言情况、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予以相应的心理辅导、语言功能训练,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待病情稳定后尽早予以运动、作业等康复训练,最终达到康复。

本报记者叶青胡晓震

实习生周冰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