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中风患者最佳康复时机
脑卒中又叫急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也就是俗称的中风。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30万,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为41%。如果正确地进行康复治疗,将使80%的患者功能明显改善。
三个月内疗效最好
孙锋介绍说,在进行康复治疗前,脑卒中患者首先要由康复专业医师进行康复评定,在治疗中期和治疗结束还要进行评定。根据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的应用及传统康复治疗等多种方法。
康复治疗应从早期开始。患者病情度过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应该立即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在脑血管病发作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在发病后的数天就可以开始,1-3个月内可以最大程度的恢复。因此,3个月内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最好。
康复过程分为五期
脑卒中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瘫。偏瘫的康复过程分为五期:早期、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和目的并不相同。如果不分析病情特点而盲目地进行治疗,不仅会加重病情,而且将遗留难以逆转的后遗症状。
早期:为了防止关节活动度受限,应由康复师为患者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还要进行患肢良姿位的摆放,以防止形成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典型痉挛模式。
软瘫期:指发病的1-3周内。此时可通过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坐位平衡训练、肩及下肢控制能力训练及斜板床站立等方法达到床上翻身,卧位转换和初级坐位平衡的目标。
痉挛期: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此期的治疗主要是继续训练患者的负重能力,并进行坐站转换,站立平衡及步行训练。临床上约有15%-20%的患者不能在6个月内很好地解除痉挛,此时进行充气夹板训练及电刺激等治疗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对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此时主要是进行精细运动的训练,如加强手的灵活性训练及改善步态等,并在原有训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维持性训练,巩固疗效。
康复的治疗效果除与病情轻重,治疗的早晚及年龄等因素有关外,与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关系。主动参与是对治疗充满信心的表现,会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潜力,加速病情的恢复。
心理治疗防止抑郁
脑血管病后的失语会严重影响患者与周围环境的交流,产生抑郁心理,渐渐丧失治疗的信心,最终脱离社会。而言语矫治的目的是对患者的语言障碍进行康复治疗,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也是预测脑卒中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不能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应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中西结合增强疗效
在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中,传统的中医疗法继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的方法有针灸及推拿治疗等。针灸调气血,通经络、利关节并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而推拿治疗则是通过直接的力学刺激和间接的神经反射及体液循环对局部及全身产生影响。传统医学配合现代的康复技术,已使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有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本报记者胡晓震尚志文
摄影王雁
来源网址